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文化歷史

英歌舞的介紹 潮汕國家級非遺英歌舞是什麼

英歌舞的介紹 潮汕國家級非遺英歌舞是什麼

英歌舞的由來有三種説法,一種是“及時雨

説”,一種是“秧歌説”,一種是“儺舞説”。

01“及時雨説”就是在明末清初紹興名士張岱的《陶庵夢憶》這本書中“及時雨”一節就有這樣的説法。這一節裏描寫的是求雨的場面。

02“秧歌説”即英歌舞是從山東魯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魯西的“柳林秧歌”脱胎來的。因為英歌與“秧歌”在潮州話裏的發音是比較相似的。

03還有一種説法是説現在的英歌是從古代的儺舞進化而來的,即“儺舞説”。

英歌舞的組成

前棚,英歌隊伍整體組織的前頭部分,也是英歌隊的主體部分。

前棚舞蹈隊伍表演時,敲擊着木棒和小鼓,伴隨着“鼕鼕喳,鼕鼕喳,鼕鼕喳”的英歌鑼鼓節奏,緊湊速齊地以優美的舞姿,演出各式各樣的舞蹈動作和編演表現攻城戰陣的舞圖形。

中棚的演出節目,主要是表演一些劇性較強、娛樂氣氛濃郁的傳統曲藝節目。其傳統的完整表演節目有13個,都是以民間趣聞軼事為題材進行藝術加工編演的。

中棚十三個節目,內容豐富,需眾多的技藝雙全的人才扮演。一般情況下,較難齊全地表演全部節目,便有選擇地表演其中若干個。

後棚,即英歌整體組織中的後頭部隊,這部分代表梁山泊起義軍與與民眾匯合在一起,組成強大的後備力量。每人手執各類刀、槍、劍、戟,形成聲勢浩大的武士隊伍。

這支隊伍的成員,輪番上場,各自表演各式套路的武術,以表現梁山泊義士個個是英雄好漢。

最後收場節目是“打布馬”。以一人扮成朝廷官員,他的半腰束掛上布制的馬匹,上半身露在布馬中間上面,下半身為布制馬匹所掩蓋,酷似騎馬形狀。這官員兩持雙鐗,與手握木棍的徒步和尚進行對打,最後以朝廷命官被打敗狼狽而逃作為英歌結束的活動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