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電視 > 內地劇

劉靜談編劇處女作《父母愛情》:強對話

內地劇3.18W

《父母愛情》讓劉靜踏入了一個陌生的圈子,她以闖入者的視角看電視圈,並不像傳說中的那般“洪水猛獸”。劉靜希望這個劇本能寫出一羣讓人喜歡的中國人,沒有利益、沒有金錢,沒有打作一團,能營造出一種溫暖的氛圍,散發着人性的光輝。

劉靜談編劇處女作《父母愛情》:強對話

《父母愛情》讓劉靜踏入了一個陌生的圈子,她以闖入者的視角看電視圈,並不像傳說中的那般“洪水猛獸”。

正月九年級(2月2日),《父母愛情》在央視一套低調開播,播到正月初九(2月8日)時爲給《出彩中國人》讓檔期,停播了9天,前六天的平均收視達到2.07%(CSM48城)。這份波折並沒有影響到收視率,2月17日復播後,一路衝破3%以上(CSM48城)。

一部講述家長裏短,充滿濃濃溫情的懷舊電視劇不僅征服了中老年觀衆,也吸引了80後、90後的關注。電視劇從業者總抱怨觀衆喜歡雷劇,《父母愛情》的出現證明有誠意的作品永遠都有市場。難能可貴的是,《父母愛情》是劉靜的編劇出道作,知天命的年紀,她以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沉澱出一部溫暖的作品。

姜文、鄭曉龍到新麗

編劇劉靜在《父母愛情》之前,更廣爲人知的身份是長篇小說編輯和作家。《父母愛情》是她在1993年寫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在當年的《解放軍文藝》上。小說剛發表,就被姜文看中,以50000元買下了這部小說的電影版權。

姜文很喜歡這部小說,他說從中看見了自己母親的影子,想把《父母愛情》拍成電影,獻給自己的母親。他數次把劉靜約到工作室,長談這部小說,敬業精神令劉靜折服。“當時的姜先生,無比期待地讓我先拿出個初稿來。”彼時的劉靜,對電影根本沒感覺,興趣也不大,更不知道電影劇本應該怎麼寫。她那時剛學會了打麻將,經常是飯都顧不上吃,覺也顧不上睡,跟幾個朋友挑燈夜戰,既沒時間、也沒心情坐到書桌前寫劇本。直到丈夫在旁痛心疾首地提醒她,這是人生重要的機會。劉靜假裝聽進去勸告,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拿出了第一稿。

“姜先生看了後目瞪口呆,他也許會在心裏想:這是一個人寫的嗎?”姜文建議再寫一稿,這一稿,劉靜以比第一稿更快的速度完成。這件補丁摞補丁的作品交到姜文手上,就石沉大海了。

時間一晃,十五六年過去了。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找到劉靜,想買《戎裝女人》(2007年出版)的版權,但因《戎裝女人》已賣出,雙方纔談到《父母愛情》,這是劉靜的記憶。曹華益有另一個版本的記憶,在《戎裝女人》還沒問世之前,他就找過一次劉靜,想買《父母愛情》,當時劉靜以版權已賣給姜文爲由拒絕了他。劉靜保留的那段記憶已是曹華益第二次對《父母愛情》發動攻勢,劉靜再一次認真地回絕:“人家姜文早在十多年前就買了。”曹華益很內行地告訴劉靜:根據版權法,當初籤的合同早就過期了。但在劉靜看來,雖然不違法,她也有自己的原則,一部作品不能賣兩次。

曹華益是個很執著的人,他不斷地給劉靜打電話曉之以理:姜文一般不拍電視劇,他只拍電影,而自己只買電視劇版權。他給爲難的劉靜出了個主意,讓她問問姜文的意見。於是,劉靜就給姜文打了電話,姜文非常痛快,不但解了劉靜的難題,更提出父親的角色由他來扮演。劉靜把這個消息轉告給曹華益後,他也喜出望外,當即表示只要姜文肯演,他可以自己執導,也可以由他找人導。姜文推薦了鄭曉龍。

劉靜還記得,當時和姜文、鄭曉龍三人在一個日本料理店聚餐,談了人生,也談了劇本,喝到最後她都不記得是誰買的單。當時的飯局氣氛熱烈,場面溫馨,但因爲檔期問題,姜文要籌拍《讓子彈飛》,鄭曉龍也因爲其他項目,兩人都沒參與進這部電視劇。

雖然沒有合作成功,姜文和鄭曉龍的熱情和痛快,讓劉靜至今難忘。尤其是姜文,“我吃了他那麼多頓飯,但沒有幫上人家的忙”,想到這些,她的內心非常不安。劉靜說,雖然行業內的規矩是改編版權5年就作廢,但只要姜文想拍電影,《父母愛情》永遠都先給他拍。

強對話推動劇情  

《父母愛情》是劉靜寫的第一部電視劇。做編劇的機會20年前就有,除了給姜文寫電影劇本,倪萍和楊亞洲看了《父母愛情》後,找到劉靜希望她能給他們寫電視劇本。劉靜當時滿口答應,“我還毫不客氣地吃了人家兩頓飯”。但當時的劉靜依然沉浸在麻將中,“有心無力”。“交了兩集,人家一看,委婉地讓我再改一改。”邊娛樂邊打補丁交出的修改稿沒能讓對方滿意,兩稿之後,劉靜就不願意再幹了,寫電視劇的事暫沒了下文。

2002年,韓國電視劇《澡堂家的男人們》在央視八套播出。劉靜原本不喜歡看電視,頂多看一些口述歷史、人文紀實類的節目,這部電視劇播出時,好朋友成都軍區的作家裘珊珊向她強烈推薦。打開電視看了一集後,劉靜衝到街上買了光盤,一口氣看完。這部講述韓國傳統大家族故事的電視劇,劉靜看了有7遍之多,深被劇中的溫情打動,她找來編劇金秀賢的所有作品一一觀摩。看完韓劇,劉靜喜歡上了韓國文化,也讓她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看完韓劇會讓人喜歡韓國,而看完國產電視劇就會討厭中國人?她對這個很不服氣,希望寫出中國家庭的溫情,讓人看過中國電視劇喜歡中國人。

《戎裝女人》尚未出版,蘭曉龍的愛人就找上門,由她牽線將影視版權賣給了出品《亮劍》的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作家常常自命清高,拒絕寫電視劇,劉靜也曾有這樣的心態。隨着兒子出生長大,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電視劇的高稿酬讓劉靜妥協,主動委婉地提出寫《戎裝女人》的劇本,但海潤的人沒接話茬。

曹華益第二次找來時,除了版權交易,劉靜接下了寫劇本的任務。曹華益幫忙找了一大堆劇本和電視劇供參考,還給劉靜安排了一位編輯。兩人商談了三次,合作就告吹了。那位編輯啓發劉靜說好的電視劇,要三分鐘一小打、五分鐘一大打,事件不斷才能抓住觀衆,提高收視率。這與劉靜的創作理念嚴重相悖,她想寫溫暖的、能感動人的作品。“我寫的劇本,即便做不到載德載道,起碼也不能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曹華益又請了《渴望》編劇李曉明來當編輯,劉靜把想法“倒給”李曉明,得到的都是鼓勵和肯定,劇本創作開始順風順水。

“電視劇也是靠對話推進劇情,對話是我的強項,而且作家對人物的把握、刻畫更嫺熟。”2010年,劉靜花了10個月寫《父母愛情》,成稿的每一集都超額完成了合同中規定的場景數和字數。第一次寫劇本,劉靜想着提供的內容越多越安全,就像做衣服,布越大裁縫剪裁的空間越大。因爲是家庭劇,劇本中有很多相似的場景和對話,男女主角郭濤和梅婷都表示臺詞寫得太好,要求導演不要刪。

劉靜希望這個劇本能寫出一羣讓人喜歡的中國人,沒有利益、沒有金錢,沒有打作一團,能營造出一種溫暖的氛圍,散發着人性的光輝。

網上有個評價說電視劇中的母親比原著中的母親溫情,因爲作者寫小說的時候心裏有恨,現在心裏有愛。劉靜對這句話只認同後半句,她說自己心裏從來沒有恨,無論是成長的父母家庭,還是結婚後自己的家庭,包括身邊朋友的家庭都是溫暖幸福的。小說中的母親更冷漠是因爲那時的劉靜對生活的理解不夠,很多事情沒有體驗,感受不深。雖然在編劇自述中,她更多地把20年前寫不出劇本歸咎於沉迷麻將上,但這種說法更像是一種戲謔和自嘲,真正的原因是時間不對,“現在時間對了”。

關於溫情的改動,要提到劇中江昌義這個人物。在最初的劇本中,劉靜安排他下海發家,在安傑打算開茶樓時投了一筆錢,以施恩者身份出現在這個曾經侮辱過他的人面前。但這樣的安排,與“善”的整體氛圍不符。“要把人性的惡關起來”,劉靜最終捨棄了這個情節。“網上那麼多90後、80後看這部劇,說明溫暖可以打動各個年齡段的人,人心還是向善的。”

那些幕後好人

《父母愛情》讓劉靜踏入了一個陌生的圈子,她以闖入者的視角看電視圈,並不像傳說中的那般“洪水猛獸”——“我遇到的都是好人”。請了很多頓飯讓劉靜內疚至今的姜文,“忍辱負重”的曹華益,總是笑眯眯的李曉明,文質彬彬的製片人侯鴻亮和“只顧低頭拉車、不怎麼擡頭看路”的導演孔笙,都是劉靜在影視圈遇到的好人。

侯鴻亮、孔笙和劉靜是老鄉,都是山東人。每次看到他倆的工作狀態,那股做得比說得好的實在勁就讓劉靜有想流淚的衝動。爲了真實,劇組花十幾萬搭了一個上世紀50年代的部隊大門。母親年輕時居住的資本家的小洋樓,內景在北京搭建,房子裏的老式擺件還原度讓劉靜稱奇。更讓她不可思議的是,劇組竟然在青島海邊搭起了一個部隊營院,“由此可以看出山東人的‘傻’了吧?”

劉靜剛開始並不喜歡現在的演員陣容,她在短信上質問曹華益,曹華益保證這個陣容一定會火,並信誓旦旦地說:“這絕不是吹牛!”劉靜馬上回過去損他:“您吹過的牛,正在我眼前成羣結隊地狂奔呢。”曹華益沒再回復,直到某一次劇組探班,雙方纔又重歸於好。劉靜看到了曹華益的不容易,“他就像手裏抓了一把金黃色小米的人,一邊在前邊一點一點地撒,一邊嘴上甜言蜜語地咕咕叫。”

“之前也聽說過拖欠稿費的事,但我都沒有遇上。”最近她剛交了一個劇本,新劇本講的是從鄉下來的高級幹部家庭和知識分子家庭的結合。第二個劇本寫起來更順手,仍然是一部喜劇,充滿溫暖。因爲《父母愛情》的成功,劉靜在接受邀約時,提高了一點身價,對方一口答應。影視圈的編劇都在抱怨稿酬太低,劉靜對自己的身價很滿意。寫劇本的收入遠高於寫小說,她開始鼓動自己的作家朋友嘗試寫電視劇,作家們常常擔心寫劇本會“毀筆”,劉靜“跳槽”後,發現並不會,寫電視劇也能很好地塑造人物,而且更簡單,因爲“省了很多外貌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