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電視 > 內地劇

《大遷徙》初定明年5月播出 尋找客家遷徙足跡

內地劇1.24W

解讀中原人與客家人淵源,奉獻中華漢文化精神大餐。央視人文紀錄片《大遷徙》攝製組於7月5日來到廣東省清新縣飛來峽鎮取景,一行6人共同尋找客家人遷徙的足跡。攝影組也計劃從另一個角度,描述當地遊子歸來後如何建設家鄉等感人故事。

《大遷徙》初定明年5月播出 尋找客家遷徙足跡

客家景色(資料圖片)

解讀中原人與客家人淵源,奉獻中華漢文化精神大餐。央視人文紀錄片《大遷徙》攝製組於7月5日來到廣東省清新縣飛來峽鎮取景,一行6人共同尋找客家人遷徙的足跡。

該片於去年9月8日開拍至今已經走過了秋、冬、春、夏,力圖用鏡頭解讀中原人與客家人的血緣關係和精神層面的聯繫。向觀衆生動講述客家人的深厚文化和歷史淵源,以及他們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過程中所做出的非凡成就。

此次,攝製組一行是從河南出發,自福建到廣東,連續拍攝40多天後纔到達廣東省清新縣。並且在衆多景區中選擇了當地飛來峽鎮的熾堂李公祠和朱文煥墓地進行深入拍攝,主要原因是考慮了當地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深遠影響等因素,務求做到深入、細緻和真實地反映客家人大遷徙從北向南,在當地生根發展的故事。

另外,攝影組也計劃從另一個角度,描述當地遊子歸來後如何建設家鄉等感人故事。

該片初定於明年5月播出,目前正進行第13集的拍攝。

背景資料:

客家遷移過程與路線

北方漢人南遷歷史記載很多,但客家先民由中原大批南遷始於何時,學術界衆說紛紜,有人認爲始於秦,也有人認爲始於漢或三國、或東晉、或唐、或五代、或南宋等,因而形成客家大遷移有“二次說”、“三次說”、“五次說”、“六次說”、“九次說”等,莫衷一是。

一般認爲中原漢人大規模爆發式的遷移有五次,其遷移模式和路線總的來看是從北到南、自東到西,從平原到丘陵、山區,沿着河流到核心地區,由國內走向國外,散居世界各地。並不是每次遷徙都是客家的遷徙,而是有嚴格區分的,一般認爲五代以前的遷徙是閩粵先民(包括潮閩、廣粵、客家)的遷徙,五代至南宋時期的南遷,纔是真正含義的客家人的遷徙。

熾堂李公祠

位於飛來峽鎮舊嶺村委會舊嶺村,建於清代。坐北向南,三間三進佈局,保存得較好。壁畫、樑架雕飾及屋脊歷經百年風雨,依然清晰可見。當地村民常來修葺打理,保持原貌和清潔衛生。

朱文煥墓地

朱文煥作爲抗元英雄,與文天祥等齊名,官至宋朝進士大理寺評事及宋威遠大將軍,戰死後葬于飛來峽鎮江口居委會社崗村敢魚咀,死時僅49歲。墓碑是當時立下,距今已700多年,字跡已很模糊。該古墓早在2004年已列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宗親代表也相應成立了維修古墓理事會,保護文物不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