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電影 > 華語片場

山楂樹之戀電影簡介 揭純愛電影的青澀戀情

《山楂樹之戀》是由美籍華人艾米根據好友的經歷寫成的愛情故事,故事的紀錄者是艾米,但對話大多是靜秋原文中的。該書在被張藝謀改編拍攝成電影后,產生了極大地反響。

山楂樹之戀電影簡介 揭純愛電影的青澀戀情

《山楂樹之戀》是由美籍華人艾米根據好友的經歷寫成的愛情故事,故事的紀錄者是艾米,但對話大多是靜秋原文中的。該書在被張藝謀改編拍攝成電影后,產生了極大地反響。小說《山楂樹之戀》被稱爲史上最乾淨的愛情,發生在1975年前後。

小說《山楂樹之戀》是由美籍華人艾米根據好友的經歷寫成的愛情故事,故事異常悽美,來自一個女人的親身經歷,被稱爲“史上最乾淨的愛情小說”。正式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首印80萬冊。該書在被張藝謀改編拍攝成電影后,產生了極大地反響。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靜秋是個漂亮的城裏姑娘,因爲父親是地主後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時很受打擊,靜秋一直很自卑。靜秋和一羣學生去西村坪體驗生活,編教材。她住在隊長家,認識了“老三”。老三愛上了靜秋,很愛,靜秋怕他欺騙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氣的老三是軍區司令員的兒子,卻是極重情誼的人,甘願爲靜秋做任何事,給了靜秋前所未有的鼓勵。他等着靜秋畢業,等着靜秋工作,等着靜秋轉正。等到靜秋所有的心願都成了真,老三卻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時候,1976年,老三他還很年輕。

清新明亮的場景和不斷涌現的揪心細節,使該小說具有原生態小說不同凡響的魅力。它在親歷者充滿悔意的反覆追憶下,呈現了一個絕無僅有的“完美情人”,令所有女人魂牽夢縈。

據瞭解,這個令所有讀者心酸落淚的故事完全是原作者的真實經歷。艾米並非職業作家,只是一個喜歡碼字的人,靜秋是她的好朋友。事實上,《山楂樹之戀》是以主人公靜秋在1977年寫的回憶文字爲基礎寫成的,除了敘事部分是艾米根據和靜秋的談話補充描寫,對話部分大多沿用靜秋的原有文字。因此,本書作者的署名有兩個,一個是作者艾米,一個是原作者靜秋。

小說中所述的老三死後,1977,原作者靜秋已經頂職參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書。當老三的預言一個接一個開始成爲現實的時候,靜秋開始寫作這完全屬於她與老三的回憶錄。後來,她把老三的故事寫成一個3萬字左右的小說。十年後,靜秋離開K市到L省的省會去讀書,再後來她妹妹出國,媽媽和哥哥相繼移民,家裏的東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早已不知扔到哪裏去了,但這篇寫在一個日記本里的回憶錄被她媽媽保存下來,帶到了加拿大。

2006年,恰是小說中主人公老三逝世三十週年,靜秋將三十年前的回憶錄交給了好友艾米,請她寫成小說《山楂樹之戀》。

海魂衫、回力鞋:塑造老三潮男形象

熟悉六七十年代的人一看《山楂樹之戀》,就能感覺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年代氣息。李光潔扮演的老三,從頭到腳就是當年的“潮男標配”:身穿海魂衫,腳蹬回力鞋。

海魂衫是指各國水兵們穿的內衣,通常爲白藍相間的條紋衫,俗稱海軍衫,又稱海魂衫。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參軍曾是無數少男少女的夢,尤其是成爲空軍、海軍。因此,當年海魂衫在少男少女中風靡一時。無論翻領圓領,能有一件海魂衫上身,是無數孩子們的期望。在電視劇《山楂樹之戀》中,海魂衫儼然街服,從李光潔飾演的老三、王珞丹飾演的靜秋到老三弟弟建民,城裏的年輕人幾乎人手一件。儘管李光潔滄桑的面孔令一些觀衆大呼“失望”,但海魂衫還是爲這個不年輕的老三增色不少,起到了很好的賣萌裝嫩作用。

回力鞋業創建於1927年,距今已有80年的歷史。 回力是中國最早的時尚膠底鞋品牌,其標誌性的高腰底子很厚,內測有半月形的紅色標誌,內踝骨位置有一塊紀念章打消的白色原形皮子。在20世紀70年代,回力鞋幾乎就是運動休閒鞋類的唯一象徵。到80年代時,擁有一雙回力鞋在青少年中已經是相當牛的潮人標誌。作家王朔曾有一段話形容回力鞋的紅火:“‘文革’時社會秩序大亂,這款鞋和軍帽一樣是小流氓搶劫的主要目標。經常看到某帥哥穿着‘回力’神氣地出去了,回來光着腳,鞋讓人扒了。《山楂樹之戀》中,老三在江邊散步時遇到拾荒貼補家用的靜秋,他堅持幫助靜秋搬運沉重的鐵鍋,靜秋處於警惕拒絕了他熱心的幫助,不料卻遭到幾個小混混的糾纏。老三鋌身而出替靜秋解圍,同時也在和小混混的廝打中掛了彩,卻還是一路護送靜秋來到廢品收購站。發生這英雄救美的一幕時,老三就穿着傳說中的回力鞋。

除此以外,老三還有當年最拉風的坐騎“二八”,他爲了躲避丹娘,蹬着二八自行車一路飛馳,鑽進體育館,意外遇見的靜秋。作爲一個高幹子弟,海魂衫、回力鞋、二八自行車,老三一樣不少,在當時可以算是潮男一枚。

《山楂樹之戀》是由美籍華人艾米根據好友的經歷寫成的愛情故事,故事的紀錄者是艾米,但對話大多是靜秋原文中的。該書在被張藝謀改編拍攝成電影后,產生了極大地反響。

糧票、核桃酥:當年的美味記憶

《山楂樹之戀》發生的年代,糧食短缺,人們對於美味的記憶反而顯得更加可貴。電視劇中出現的糧票,則喚醒了不少人對特殊年代的回憶。

糧票是我國從1955年到1993年發行的一種購糧憑證,當年,城鎮居民必須憑糧票才能購買糧食,另外還有油票、豆票等等票證。在長達30多年的“票證時代”裏,糧票是中國因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商品短缺的見證。《山楂樹之戀》中,靜秋的表姐美諾突然登門,靜秋媽媽爲了招待客人,讓靜秋去鄰居鍾萍家借來肉票,做了兩個紅燒獅子頭。這在當時就是非常奢侈而難得的一頓家宴了。

核桃酥是著名中式糕點之一,在物資匱乏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營養豐富的核桃酥比如今金貴得多,對缺少油水的普通家庭來說,能吃一次核桃酥已算是打牙祭。《山楂樹之戀》中,靜秋路遇賣碎核桃酥的攤子,忍不住花了九毛八買了一些碎核桃酥給體弱多病的媽媽補身體,饞嘴的妹妹靜思偷偷把核桃酥全都吃光了。這一幕是當年食品短缺,孩子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山楂樹之戀》是由美籍華人艾米根據好友的經歷寫成的愛情故事,故事的紀錄者是艾米,但對話大多是靜秋原文中的。該書在被張藝謀改編拍攝成電影后,產生了極大地反響。

搪瓷臉龐搪瓷茶缸:我們曾經生活在搪瓷年代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搪瓷臉盆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生活用品,那時候的搪瓷臉盆除了白色的外,有的還繪製了各種圖案。除了在商店購買,一些單位的活動也會以此作爲禮品發放給工人。但如今,臉盆的材質大多選用塑料,搪瓷臉盆逐漸變成了家中的“老古董”。

劇中,靜秋和教材編寫小組的同學們第一次來到西村坪,她手上的大臉盆是一件重要的行李,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搪瓷茶缸在該劇中也是隨處可見的道具之一。劇中,老三和林丹青痛飲,連酒杯都沒有,兩人是用搪瓷茶缸當的酒杯。

隨處可見的搪瓷物品讓觀衆有了“穿越”的感覺,不少觀衆表示:看着演員的吃穿用度就像回到了40年前,熟悉又陌生。特殊年代的物質匱乏讓人們更能理解靜秋和老三的感情,也有年輕的觀衆表示,看了這樣的過去,更珍惜物質豐富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