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電影 > 華語片場

劉沛然生前憶《林海雪原》:剿匪很辛苦

電影《林海雪原》完成於1961年,作家曲波把自己和戰友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剿匪生活寫成小說,小說感動了軍人出身的導演劉沛然。”  從影之後,王潤身以楊子榮、關敬陶等形象成名,他的表演渾厚剛毅,帶着河北鄉下口音的臺詞讓觀衆聽來樸實地道。

劉沛然生前憶《林海雪原》:剿匪很辛苦

《林海雪原》劇照

電影《林海雪原》完成於1961年,作家曲波把自己和戰友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剿匪生活寫成小說,小說感動了軍人出身的導演劉沛然。這部電影最初也不叫《林海雪原》,而是《智勇雙全》,劉沛然打算把楊子榮的故事拍成上下兩集,但沒有得到領導同意。1970年,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使楊子榮再次成爲風靡全國的英雄形象。

2004年4月3日,《電影傳奇》將在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作爲“東方時空”特別節目播出,觀衆除了能重溫王潤身扮演的楊子榮,還將看到最新版由崔永元客串的楊子榮。

英雄締造者

楊子榮一度被認爲是由作家、導演和演員,共同塑造出來的一個虛構的英雄,這種虛構在電影問世幾年後達到了新的高峯。

1956年,曾擔任過合江獨立團參謀長的曲波把自己和戰友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剿匪生活寫成小說《林海雪原》,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小說感動了軍人出身的導演劉沛然,1961年,八一廠拍攝完成了同名電影《林海雪原》。劉沛然回憶起與曲波的合作說:“我們那個部隊參加過剿匪,我沒有參加過剿匪,但是部隊參加過剿匪,我知道一些情況,剿匪很辛苦的,我看了小說就找到曲波,曲波也是剿匪的,他是合江獨立團的參謀長,我跟他說這個小說,我有這個生活。”曲波很信任劉沛然,同意讓他改編成電影。

楊子榮的扮演者落在王潤身的頭上。

王潤身,河北雄縣人,少年時代習拳練武學唱曲藝。後來,王潤身參軍當了兵,因爲有點文藝才能被分配到了文工團,文工團裏唱唸做打的訓練,爲他扮演楊子榮打下基礎。

“我白天上學,晚上到武術館去練武術,練形意拳,那時候一專三會八能,我也跳舞,什麼騎兵舞、馬刀舞、炮兵舞、鄂倫春舞我都跳過,我的形體很受我指揮。”

從影之後,王潤身以楊子榮、關敬陶等形象成名,他的表演渾厚剛毅,帶着河北鄉下口音的臺詞讓觀衆聽來樸實地道。

“文革”中,王潤身英雄落難,被打回原籍勞動改造。那時王潤身的女兒才上中學,十五六歲了還穿着一雙露腳後跟的鞋呢,她媽媽死得早,沒人管她。一家人每天下地幹活,幹活回來啃倉,吃糠咽菜,有時連吃糠咽菜也吃不上。

1979年,王潤身憑藉在長影廠拍攝的電影《北斗》中的表演重返銀幕。

讓楊子榮有點武俠的味道

“這個人物必須讓他有點武俠的味道,他的音容笑貌、一舉一動,甚至說臺詞的節奏,都得帶點味兒,演員呀就是捕捉人物的眼神,捕捉人物的形體動作和語言,他不同於作家,記得很詳細,演員就是我看你的形體動作,當年你閃現出來的這種匪勁兒來,霎那間眼神上動作上,土匪看着你像土匪,觀衆看着你像英雄。”

爲了把土匪演得更像,王潤身來到了長白山的林海里,他要觀察和模仿的對象是昔日的土匪、今天的看山老頭。一開始他們有些緊張,有些拘束、放不開,王潤身就跟他們閒聊吧,聊來聊去老人放開了,很快就閃現出當年的那種匪勁兒。

導演劉沛然說:“王潤身他很聰明,有時候哪有些不對頭,覺得假了或者怎麼樣了,你跟他一提他馬上就接受了,不是很困難,處理他的戲這個那個的,每一個鏡頭拍兩遍基本可以了。”

確有其人:楊子榮真實的人生

在黑龍江省海林市的烈士紀念館,人們能看見楊子榮的墓碑,只是他的身世淵源如同迷霧,沒有人知道。別的烈士都有下落,惟獨楊子榮沒有。

每年成千上萬的羣衆來祭奠的英雄卻不知出處,這讓當年海林市民政局的關會元犯了琢磨,他惟一擁有的線索是曲波提供的,楊子榮是山東人,大約出生在膠東半島一帶。至少在電影問世的時候,楊子榮的身世仍然沒有人能說清楚,在1966年,被打倒的作家曲波根本沒有辦法幫助他。

關會元找到的線索還包括,楊子榮打小喜歡看《三國演義》、《水滸傳》,自己看完了還不算,還連說帶比劃地講給別人聽,十幾歲的時候,他跟着父親闖了關東,在東北的林莽中學會了打槍,還學會了外人聽來一頭霧水的土匪黑話。

楊子榮成功地進入威虎山,捉拿了座山雕。座山雕被活捉,電影也就結束了,楊子榮消失在莽莽羣山。作家曲波曾經試圖將楊子榮的犧牲放進小說,但是他不忍心,他不願意,他在夜半哭着醒來,告訴妻子劉波,他要讓楊子榮永遠活着。

1943年,在東北飄蕩了十幾年的楊子榮,回到山東老家,這一年他26歲,同年他娶了個名叫許萬亮的女子爲妻,耕田織布、夫唱婦隨,兩年後,抗戰勝利了,八路軍在當地招兵擴編,28歲的楊子榮報了名。

楊子榮當的是海軍,這位28歲的海軍戰士惟一的出海經歷,就是從龍口坐船去東北剿匪,因爲年齡偏大,楊子榮被安排到炊事班做飯,但是楊子榮不安心炊事工作,一心想着陣前立功。

電影裏捉座山雕,是偵察員和大部隊事先安排的結果,在真實歷史中,楊子榮並沒有大部隊從旁策應,他只帶着幾個助手就把這事兒給辦了。

楊子榮擅長喬裝,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土匪,他大罵座山雕不夠意思,不給他借道,座山雕完全被他騙過,自願送楊子榮出他的領地,楊子榮表示不敢相信,要把座山雕綁起來,這麼大膽的計劃居然得以實施。

楊子榮的事蹟上了報紙,他也立功成了英雄,可是在山東老家,有人卻說楊子榮是個土匪。因爲他經常化裝出去,不穿部隊的衣服,要剿匪所以就裝扮成土匪,有人可能看見過,回來就說他是土匪,這樣本來他家裏是按軍屬待遇,可是有人一講了這個之後,當地就開始對他進行審查,土匪家屬就不能優待了,所以以後像代耕什麼這些事都沒有了,在這個時候,他們不僅不知道他的下落,而且還背上了政治包袱。

在山東牟平的山禺峽河村,關會元他們發現了重要線索。書記告訴說,楊子榮就是本村的楊宗貴。楊子榮犧牲於1947年2月23日,據說他參加的這一仗,是整個東北剿匪的最後一役。大冬天,槍是涼的,楊子榮扣動扳機,槍卻沒響。開槍打中楊子榮的小土匪名叫孟桐春,他在度過了多年的勞改生涯後,1989年病卒於黑龍江。

1974年,關會元找到了一張照片,有人說,照片上的人就是楊子榮。他們就把它放大了,先到楊子榮的哥哥那兒,他一看,沒說話,當時眼淚就掉下來了。

照片上這個人就是真實的楊子榮,一個在歷史塵埃中湮沒了二十多年的傳奇英雄。(文、圖/由“電影傳奇”節目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