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電影 > 華語片場

道士下山劇情怎樣 六大要點助你真正看懂《道士下山》

道士下山劇情怎樣 六大要點助你真正看懂《道士下山》

每一個大導演都有一個武俠夢,作爲一箇中國導演,最重要以一部武俠片來檢驗。然而拍出來就立馬分出了高低:看王家衛的電影,幅幅精美;侯孝賢電影,幀幀醉...

每一個大導演都有一個武俠夢,作爲一箇中國導演,最重要以一部武俠片來檢驗。然而拍出來就立馬分出了高低:看王家衛的電影,幅幅精美;侯孝賢電影,幀幀醉人,到了陳凱歌這裏,就是通俗廣告畫的水平了。他拍這部電影的思路就跟這款海報一樣,純粹通過堆砌量化的方式實現。在影片之中,他實現量化的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無休止的閃回,一個是無休止地吊威亞,總體的基調則是誇張。
《讓子彈飛》的故事年代是民國,《道士下山》的故事年代也是民國。講當下,太過敏感,廣電審覈肯定不通過,但只要是前朝的事情,那就一定是黑暗的,是腐敗的,那就一定是正確的了。這和古人借古諷今,借鬼喻人的手法是一樣的。《讓子彈飛》中的老百姓鬧起革命,《道士下山》中的小道士學習'民國;社會腹黑學。貧窮落後的時代,人們看的電影一定是和平的、小康的;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腹黑的電影一定是人們所喜愛的。正所謂苦盡甘來,居安思危。這些年腹黑電影受到追捧,成了一種市場趨勢。
《道士下山》講的是道士何安下下山體驗社會險惡的過程中悟道的故事。這很像一個未經社會洗禮的孩子,經過幾十年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吃盡苦頭的經歷後,成爲一隻老狐狸精的寓意。最初我們很美好很純真,最終我們認識了這個社會負能量的東西,成了一根老油條。這樣的主題有點類似當年韓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賽中一舉成名的文章《杯中窺人》的寓意:紙接觸了水,被水浸透,沉到水中。

自小習武、崇尚武學的何安下(王寶強)最後居然拿起了手槍指着彭七子(房祖名),這種來自於主角荒唐的認知逆轉,看到最後觀衆竟然沒有絲毫察覺,因爲我們都認爲這個現象太正常了:殺人,槍要比武功厲害太多。“要擊倒對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槍。"--船越文夫《精武英雄》。小道士最後不知不覺學會了社會腹黑這一套。

每一個大導演都有一個武俠夢,作爲一箇中國導演,最重要以一部武俠片來檢驗。然而拍出來就立馬分出了高低:看王家衛的電影,幅幅精美;侯孝賢電影,幀幀醉...

而電影中究竟有哪些腹黑隱喻呢?讓我們回味一下。

1:何安下下山,他師父囑咐他的話是:”嘴要甜,手腳要勤快,功夫還要練。“何安下正是憑藉這三樣本事混入了社會,融入了崔道寧(範偉)的家中安頓下來。嘴要甜—管崔道寧叫爸,被崔道寧帶回家中;手腳要勤快--天不亮就擦地板,幹家務活,老闆太太都喜歡;功夫還要練--憑藉一身俊秀的功夫讓崔道寧的醫館生意更加紅火。
2:道士下山接觸的是‘民國’(和諧)社會,在‘民國’社會中他看到的是什麼?勾引二嫂、徒弟偷功、師父害徒、少婦求子、師門死鬥。從頭到尾,電影壓根就沒展現社會的美好,一直揭露社會的醜惡。(這樣的劇情,廣電總局居然給過了。)
3,趙心川與彭乾吾決鬥,一直處處體現出趙心川是個寬厚溫潤的人,而讓我大跌眼鏡的是,看到最後,他的終極絕招九龍化壁居然是偷學的!直到這時候之前,彭乾吾根本沒動殺心去殺死趙心川。從而我們可以看出,彭乾吾並不是一個絕對意義上心狠手辣的人,而趙心川也絕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憨厚老實的弟子,他也有自己的狼子野心,只是最後幼稚的暴露了,被彭乾吾社會腹黑教育了,而代價,是他的性命。

4,何安下和彭七子吃了黑心雞,心有了毒,於此,何安下說出了他腦海中那些真實而隱祕的腹黑想法:想睡他師孃,想偷香火錢換酒喝。這些都是大逆不道的事了吧?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心裏想幹的壞事何止這些?而電影之前從始至終,何安下都在扮演一個制止師孃紅杏出牆的好徒弟角色,其實他真正的慾望是睡了師孃。《水滸》中關於武松殺嫂,最違和的地方是,武松殺死潘金蓮之前,先將她脫了個乾淨-“旋剝淨了,跪在靈桌子前。”那麼說,夜深人靜之時,武松獨睡於牀上,想起白天嫂嫂金蓮勾引自己,他沒有過睡二嫂的想法嗎?我們只能揣摩,而《道士下山》大方地承認了。

每一個大導演都有一個武俠夢,作爲一箇中國導演,最重要以一部武俠片來檢驗。然而拍出來就立馬分出了高低:看王家衛的電影,幅幅精美;侯孝賢電影,幀幀醉...

5,電影中間,彭乾吾(元華)被周西宇(郭富城)打傷,回到家中讓兒子彭七子(房祖名)給自己拿藥,觀衆藉助彭七子(房祖名)視角 打開抽屜,最先看到的是一把手槍,然後纔是藥。沒錯這手槍纔是真正的藥,殺死周西宇才能根治彭乾吾的心病。
6,電影最後,張震說”壞人作惡,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種作惡。“這個世界上爲什麼有這麼多壞人肆無忌憚的作惡?因爲好人沉默,縱容壞人作惡。在張震看來,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仇是再正義不過的事情了。所以最後畫外音說何安下也醒悟了:江湖還是江湖,恩怨還是恩怨。這就是無形在說,周西宇(郭富城)說的不嗔不恨,是大道,是大德,但是並不對,並不適合那個‘民國‘(和諧)社會,最後何安下也還是堅持要報仇,而且心態上從第一次爲老闆報仇的做賊心虛變成了爲師父報仇的理所應當,而且電影還名目張單的教育觀衆,這纔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