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電影 > 華語片場

第47屆金馬獎終極預測 《當愛》PK《十月圍城》

主要的競爭則來自於《艋舺》的導演鈕承澤與監製李烈(她2008年時監製的《囧男孩》也口碑票房不俗),相對來說鈕承澤的勝算更大一些。《艋舺》是一部臺灣黑幫電影的變遷,但阮經天的表現,相比王學圻的,還是嫩了點,包括《春風沉醉的晚上》中的秦昊。

第47屆金馬獎終極預測 《當愛》PK《十月圍城》

本屆金馬影展因爲展映包括侯麥、金敏等導演作品在內的數百部類型風格各異的影片而被稱爲“史上最強、最多、最驚人”的一次金馬影展,而金馬獎也因爲《當愛來的時候》、《十月圍城》、《唐山大地震》等兩岸三地影片的入圍而引人矚目,鹿死誰手還要等20日晚上才能揭曉,但哪些作品是我們的心水之選呢?

一、影片類

最佳影片:

預測:《當愛來的時候》PK《十月圍城》

《當愛來的時候》

《十月圍城》

最佳影片素來是競爭最爲激烈的項目,而今年入圍的五部作品,《十月圍城》是2009年合拍片裏比較成熟的一部,《透析》是內地導演劉傑的作品,另外三部則是臺灣本土電影的代表——《當愛來的時候》是張作驥的帶有魔幻色彩的家庭生活題材影片,被影評人贊爲是“張作驥電影中難得一見充滿人性關愛的作品,能挨在一起嬉笑怒罵、共同成長,纔是一家人穩定的力量,在他作品脈絡中,從自身家庭的高度自省到重新出發,張作驥電影的迴歸令人興奮,在愛當中從心感動,感受家的生命韻味”,網友在論壇的評價也高達4.3分(5分滿分),贊“劇情編得很好,觀衆的心情會隨着電影的氣氛走。演員很到位,不誇張,應該有使用自由發揮詮釋法,導演細膩的手法,把這部電影帶到俗稱生活化的世界”;《父後七日》則帶有濃厚的臺灣鄉土電影的影子,通過講述一個生活在現代都市多年的女子回到老家參加父親的葬禮的所見所聞所感,在黑色化的喜劇裏帶出過往親情,也以影像方式對比鄉土生活的濃厚人情味與都市生活的疏離感;而《第四張畫》是《停車》導演鍾孟宏的新片,講述孤獨的十歲少年小翔的生活故事,也帶有一點魔幻色彩,被贊爲“將臺灣家庭暴力、失蹤兒童新住民等每日新聞中的社會議題,以凝練的手法、驚人的攝影美學、緊扣人心的音樂”給予觀衆重重的一擊。

張作驥曾憑藉《黑暗之光》、《美麗時光》而揚威金馬獎,在本屆金馬獎裏再次成爲最大熱點,很可能再次的抱回金馬獎最佳電影與最佳導演獎。如果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則估計是陳可辛監製、陳德森導演的《十月圍城》,影片已經在金像獎中榮獲八項大獎,但影片本身也存在着不小的問題。

最佳導演:

預測:張作驥PK陳德森

張作驥

陳德森

最佳導演的提名者有四位,即相比最佳影片而減少了《父後七日》的兩位聯合導演劉梓潔與王育麟,而最大的可能,還是誕生在張作驥或陳德森之間。

張作驥的導演手法風格,在與他已往作品的比較裏,被評論者認爲“逐漸發展出特有的電影風格,三代同堂的家庭、青少年議題、弱勢羣族如自閉症患者演員、地方***勢力的競逐、非職業演員的參與……在影像風格上從寫實的長鏡頭,與跳躍現實的幻想畫面交替而成的‘魔幻寫實’風格,乃至《蝴蝶》中首次使用的steadicam拍攝於動畫技術”;即使是在本片《當愛來的時候》的處理中,導演以家庭爲主軸,細膩的描繪出家庭中每個人的地位、關係、情感的流動變化等。

相比之下,陳德森在《十月圍城》在處理每位義士的前因後果都有很細膩的刻畫,但卻有些過於刻意與做作,且原本創作中存在的對於胡軍扮演的清廷刺客的描繪過於單薄(包括他的言行,他與梁家輝、黎明之間的關係等,在創作過程裏有很多想法,但在剪輯出來的影片中,卻被刪除的非常平面化),削弱了影片的力量感。更何況,本片導演陳德森一度逃避拍攝,監製陳可辛強勢介入,而劉偉強等多位導演幫忙救場……

最佳新導演:

預測:《有一天》PK《臺北星期天》

由侯孝賢監製、侯季然導演的《有一天》,是新導演的熱門。影片被臺灣知名影評人聞天祥贊比《不能說的·祕密》更玄更有趣,並“呈現了侯季然的懷舊多情。‘軍包船’(夢境)與‘K書中心’(現實)這兩個場景顯然是當兵與求學時代的記憶延伸;當它們透過剪接而出現奇妙的空間連接時,也展露了本片的優點。難得的是這並非技術上的炫耀,而更多是情感上的必要”,網友也贊影片在編劇、導演手法上的突出,把一個簡單的青春愛情處理的複雜、多層次又靈活,且充滿着詩意。

《臺北星期天》是《夏午》導演何蔚庭導演的、反映在臺北當外來工的菲律賓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的生活,並由此帶出了臺北各階層的形形色色的生活狀態,有些類似於鍾孟宏的《停車》。影片曾經入圍了2010臺北金馬奇幻影展,被贊爲是一部讓人看完後反思的作品。

最佳紀錄片:

預測:《粉墨登場》PK《藝霞時代》

紀錄片在臺灣電影裏每年往往都有幾部比較好的作品,而本屆的主要競爭來自於《粉墨登場》與《藝霞時代》這兩部影片吧。

《粉墨登場》是吳星瑩耗時六年、修改多遍的紀錄片,影片以反高學費運動爲題材,但不像一般這類紀錄片般沉重或者嚴肅,而是在反高學費的同時帶出運動夥伴之間的情誼,及生命所經歷的種種酸甜苦辣。整體風格也處理的比較輕鬆詼諧,甚至加入了幽默性的動畫,就如導演自己所說,“這部紀錄片記載的並不是只有反高學費運動,而是更深更綿長的,關於參與社會改革裏的那種悸動,我也想讓更多從來沒有參加過運動的朋友,重新去認識臺灣進步的真實原點”。

由薛常慧導演的這部《藝霞時代》是以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時,以充滿創意與華麗的表演風格在臺灣歌舞劇團史上引領風騷二十多年的“藝霞歌舞劇團”爲背景的作品,由當年的霞女明星與新一代年輕學子重建往事,而把過去與現在相互的交融在一起。影片曾參加高雄電影節特別放映單元及2009年女性影展閉幕片。

最佳創作短片:

預測:《墨綠嫣紅》PK《馬嘎巴海》

《墨綠嫣紅》是上一屆金馬獎最佳剪輯、最佳紀錄片等獎項得主張經緯的一部禁毒題材的短片(28分鐘),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且並非是爲了鞭笞吸毒的可怕,而是更多以“人”的角度關注這個羣體的問題。

《馬嘎巴海》則是阿美族語言中的“好”的意思,由兩個騎車人的故事帶出了阿美族的純真的生活態度。

另外,《簡單作業》是吳德淳的首部動畫短片。

年度臺灣傑出電影:

預測:《當愛來的時候》

《當愛來的時候》

提名的三部影片都是臺灣年輕一代導演的新作,其中又以張作驥的《當愛來的時候》勝算大一些。

《當愛來的時候》日前還入圍了釜山國際影展的“大師放映”單元,是臺灣電影首次入選該單元(侯孝賢的《紅氣球》也曾入圍,但更大意義上是一部法國電影),也贏得了觀衆們的不少掌聲,“透過一個女孩的成長、來看一個三代同堂、傳統臺灣大家庭的恩怨,並逐一檢視了每個家人、看似平凡卻其實不凡的奇特人生”,有些類似於前幾年的獨立電影《陽光小美女》。

《父後七日》、《第四張畫》在臺灣的評價也比較高,但與《當愛來的時候》相比還是略爲遜色,如《父後七日》,穿插了一些脫離主線的元素。

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預測:鈕承澤(《艋舺》)

鈕承澤

《艋舺》是2010年度臺灣最重要的電影作品之一,畢竟臺灣電影在經歷了2008年《海角七號》的大爆發後,在2009年平靜下來,但在今年又隨着《艋舺》在春節檔上映並取得過億的票房,而帶來了臺灣電影的一個希望,更何況,年底的《父後七日》、《當愛來的時候》等,持續了這種熱潮,在臺灣本土不但贏得不俗口碑且票房不低。

主要的競爭則來自於《艋舺》的導演鈕承澤與監製李烈(她2008年時監製的《囧男孩》也口碑票房不俗),相對來說鈕承澤的勝算更大一些。

二、演員類

最佳男主角:

預測:王學圻(《十月圍城》)

王學圻

去年的臺灣電影金馬獎由王學圻與張家輝共同抱回了影帝,今年,老當益壯的王學圻則有望像當年成龍般在金馬獎中連莊影帝。即使就影片《十月圍城》本身來看,王學圻帶動了影片整體故事的發展,人物在面對革命時的猶疑到堅毅,再到兒子參加革命的恐懼,都被王學圻表現的富有層次感與變化感,他也因此獲得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最佳男演員。

《艋舺》是一部臺灣黑幫電影的變遷,但阮經天的表現,相比王學圻的,還是嫩了點,包括《春風沉醉的晚上》中的秦昊。

最佳女主角:

預測:徐帆(《唐山大地震》)

徐帆

如果今年的內地電影只有一部能記入史冊的話,大概便是這部由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影片改編於華裔作家的小說《餘震》,但焦點從原著的女兒身上改爲徐帆扮演的母親身上,徐帆也將這個普通中國女性,在面對災難後的生活、心態表現的很感人,如她面對婆婆想要帶走兒子時的那種不捨,通過幾句臺詞、眼神表現了出來。

如果說對手,大概是在《觀音山》中擔任女主角之一的張艾嘉吧。

最佳男配角:

預測:吳朋奉(《父後七日》)

吳朋奉

在本屆提名的四位男配角中,謝霆鋒已經憑藉該角色獲得今年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但相比早在八十年代時已經加入舞臺劇表演的吳朋奉,謝霆鋒也要嫩一些。

吳朋奉在《父後七日》扮演的是法師“大師”,儘管這個人物在劉梓潔的散文原著裏只是一個很簡單很平面化的人物,但作品裏加大了他的戲份,包括他的過往與現在的愛情、面對現代化的困境與心態變化等,被沉默寡言的他,以生動的肢體語言表現了出來。

最佳女配角:

預測:張詩盈(《父後七日》)

張詩盈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的張詩盈,類似於她在影片中的搭檔吳朋奉,參加了不少的劇團演出,且她所扮演的角色類型多元化,還常給人深刻的印象。在《父後七日》中,她扮演一位專業“哭喪女”,如開場一段戲,她哭完阿公又哭爸爸,言語搭配上言行,恍如真實。而她也憑藉本角色獲得了第12屆臺北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獎,預計這次在金馬獎還能再下一城。

最佳新演員:

預測:張詩盈(《父後七日》)

如果張詩盈能夠順利拿下最佳女配角,那麼最佳新演員獎自然也不在話下。更何況,四位提名者中也以張詩盈的呼聲最高,評價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