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明星 > 大陸星聞

風華絕代:中國黑白電影裏的八大美麗女星

在中國電影史上,黑白片時代出現了許多叱吒風雲、享譽華夏、家喻戶曉、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們的風采呈現在銀幕之上,成爲不可磨滅的風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壇之中的一朵朵嬌豔、瑰麗的奇葩。雖然那個時代離我們遠去,雖然有的老藝術家告別了人世,但她們音容笑貌依然會鮮活的呈現在銀幕之上,她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電影史的豐碑之上。

風華絕代:中國黑白電影裏的八大美麗女星

 

 

    嚴珊珊

    嚴珊珊,中國電影第一個女演員,辛亥革命時參加過廣東北伐軍女子炸彈隊。1913年與前夫黎民偉共同創辦香港美華影片公司,1913年2月26日出演了《莊子試妻》,在影片中飾演婢女,成爲中國影片中第一位女演員。《莊子試妻》,片長3本,是《蝴蝶夢》中的“扇墳”一段。影片由黎民偉自己編劇並反串扮演女主角莊子之妻;黎民偉的妻子嚴珊珊扮演扇墳的婢女一角。她因此成爲香港乃至整個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隨後,嚴珊珊親自出山,出演了故事長片《胭脂》的女主角。之後,嚴珊珊又主演了《和平之神》、《五女復仇》、《再世姻緣》等十幾部影片。當時許多封建衛道士對女性演電影橫加指責,而另一些人則認爲嚴珊珊是新女性的代表人物。

    嚴珊珊聰慧靈敏,容貌端莊秀美,矜持中又有幾分活潑天真。在那一時期,她大多飾演少女、少婦形象,動作表情自然得體,頗得觀衆賞識。在當時年代早期從影的女電影演員中享有相當聲譽。嚴珊珊的出現無疑對中國電影有着劃時代的意義。1928年退出影壇。1952年去世,享年56歲。

在中國電影史上,黑白片時代出現了許多叱吒風雲、享譽華夏、家喻戶曉、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們的風采呈現在銀幕之上,成爲不可磨滅的風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壇之中的一朵朵嬌豔、瑰麗的奇葩。雖然那個時代離我們遠去,雖然有的老藝術家告別了人世,但她們音容笑貌依然會鮮活的呈現在銀幕之上,她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電影史的豐碑之上。


胡蝶

    胡蝶(1907—1989)女演員。原名胡瑞華。原籍廣東鶴山,生於上海。幼年跟隨在京奉鐵路任總稽查的父親遷居天津、營口、北京等地。1924年回上海,入上海中華電影學校第一期演員訓練班,結業後參加無聲片《戰功》的拍攝。相繼在友聯、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梁祝痛史》、《鐵扇公主》等二十餘部古裝片。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雲塔》、《火燒紅蓮寺》、《啼笑因緣》、《空谷蘭》等影片。後主演中國第一部蠟盤配音片《歌女紅牡丹》,以及《狂流》、《脂粉市場》、《鹽潮》等左翼影片。

    1933年在有聲片《姊妹花》中兼飾一對性格迥異的孿生姐妹。1935年參加中國電影代表團出席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並隨團赴德、法、英、意等國電影界考察。八一三事變後去香港,主演《胭脂淚》、《絕代佳人》等影片。後至重慶居住。抗戰勝利後復去香港,一度經商,並曾主演《某夫人》、《青春夢》、《明月幾時圓》等影片。1967年息影,定居加拿大。

    她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四十年代。她的氣質富麗華貴、雅緻脫俗,表演上溫良敦厚、嬌美風雅,一度被觀衆評爲“電影皇后”。

在中國電影史上,黑白片時代出現了許多叱吒風雲、享譽華夏、家喻戶曉、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們的風采呈現在銀幕之上,成爲不可磨滅的風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壇之中的一朵朵嬌豔、瑰麗的奇葩。雖然那個時代離我們遠去,雖然有的老藝術家告別了人世,但她們音容笑貌依然會鮮活的呈現在銀幕之上,她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電影史的豐碑之上。


周璇


   周璇,一代歌后,她的名字可以說是國語流行曲史上一個金字招牌,號稱“金嗓子”,她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一副名副其實的好歌喉,不僅音色細嫩、音質甜美,而且吐字清晰,經過麥克風傳將出來更是委婉動人。就是不愛聽國語流行曲的人,也會對她那燕語鶯聲一般的歌喉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加上電影明星的身份和曲折淒涼的身世,因此深受大衆的青睞與關心。1931年參加上海明月歌舞團,因主演歌舞《特別快車》而嶄露頭角。後入新華歌舞社。主演1934年在上海各電臺聯合舉辦的歌星比賽中名列第二,成爲十大歌星之一,被譽爲“ 金嗓子”。1935年從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

    周璇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影片,並主唱過電影主題曲和插曲100多首,因其在電影《馬路天使》中飾演女主角小紅,並在影片中主唱的兩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而成爲人們心中永遠的銀幕偶像。主要作品還有《李三娘》、《董小宛》、《蘇三豔史》、《長相思》、《歌女之歌》、《莫負青春》、《憶江南》、《夜店》等。

在中國電影史上,黑白片時代出現了許多叱吒風雲、享譽華夏、家喻戶曉、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們的風采呈現在銀幕之上,成爲不可磨滅的風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壇之中的一朵朵嬌豔、瑰麗的奇葩。雖然那個時代離我們遠去,雖然有的老藝術家告別了人世,但她們音容笑貌依然會鮮活的呈現在銀幕之上,她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電影史的豐碑之上。



阮玲玉


    阮玲玉(1910——1935),中國早期影星,原名阮鳳根,學名阮玉英。廣東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關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於上海。阮玲玉的父親在她6歲時病故,她與母親二人相依爲命,在上海崇德女子中學就讀。1926年(16歲)時,經張慧衝介紹,考入明星影片公司,開始其電影藝術生涯,主演《掛名夫妻》等5部電影。1928年轉入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主演《情慾寶鑑》等6部電影。1930年轉入黎民偉、羅明佑創辦的聯華影業公司,主演《野草閒花》(飾演賣花女)一舉成名,奠定她在影壇的地位,一生共主演29部電影。

    阮玲玉的作品風格可分爲前後兩期。前期(明星、大中華百合時期)多主演通俗社會片,甚至神怪片,飾演低下階層的墮落女性,如妓女一類人物;或者是在舊社會受欺壓而不反抗的弱女子。後期(聯華時期)受新興電影運動(又稱左翼電影運動)影響,表演風格有所轉變,轉折點是在卜萬蒼導演的《三個摩登女性》中飾演對舊社會覺悟的女工周淑貞。其後主演的作品如《香雪海》(飾演農村婦女、尼姑)、《小玩意》(飾演抗日的農村手工藝人)、《神女》(飾演妓女)、《再會吧,上海》(飾演女教師)等,演活了社會各階層不同的女性形象。

    有人讚譽她爲中國的嘉寶、褒曼。《神女》導演吳永剛曾用“感光最快的膠片”作比喻,給予她高度讚譽。在30年代的中國影壇上,她以重拍次數最少而成爲導演們樂於與之合作的演員;又以使觀衆“每片必看”而成爲最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在中國電影史上,黑白片時代出現了許多叱吒風雲、享譽華夏、家喻戶曉、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們的風采呈現在銀幕之上,成爲不可磨滅的風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壇之中的一朵朵嬌豔、瑰麗的奇葩。雖然那個時代離我們遠去,雖然有的老藝術家告別了人世,但她們音容笑貌依然會鮮活的呈現在銀幕之上,她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電影史的豐碑之上。


    李麗華

    李麗華,原籍河北,1924年出生於上海。十二歲移居北平,從師學京劇。十六歲入上海藝華影片公司,1940年因主演《三笑》而知名。後在藝華影片公司主演《千里送京娘》等十七部影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主演《春江遺恨》等影片。1946年爲文華影業公司主演諷刺喜劇片《假鳳虛凰》。1948年後在香港長城、龍馬、永華、邵氏等影片公司拍攝影片,主演的影片有《說謊世界》、《誤佳期》、《拜金的人》、《紅玫瑰》、《雪裏紅》等。1954年創辦麗華影片公司,拍攝《一鳴驚人》等影片。1957年與嚴俊合組金龍影片公司,攝製《游龍戲鳳》等影片。60年代在香港主演《武則天》、《楊貴妃》、《萬古流芳》等影片。1968年因去臺灣主演《揚子江風雲》,獲第七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78年在臺灣主演影片《新紅樓夢》及電視連續劇《聖劍千秋》。前後共拍攝影片一百二十餘部。1983年息影,移居美國。1993年獲第三十屆金馬獎紀念獎。

   1993年,獲得第三十屆金馬獎紀念獎。現定居美國的李麗華,一生共主演了140多部影片,這位時常被同時代影迷提起的高產女星,是中國影壇上一顆自始至終散發着耀眼光芒的明星。有影壇長青樹之稱。李麗華戲路很寬,能勝任各種角色,60年代她在邵氏主演《楊貴妃》,從此成爲古裝片的寵兒。隨後《故都春夢》和《萬古流芳》等片,更是多次創下票房的最高紀錄,她的薪酬曾高達一部影片製作成本的三分之二。

    李麗華還是中國電影明星打入美國好萊塢和世界影壇的第一人。

在中國電影史上,黑白片時代出現了許多叱吒風雲、享譽華夏、家喻戶曉、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們的風采呈現在銀幕之上,成爲不可磨滅的風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壇之中的一朵朵嬌豔、瑰麗的奇葩。雖然那個時代離我們遠去,雖然有的老藝術家告別了人世,但她們音容笑貌依然會鮮活的呈現在銀幕之上,她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電影史的豐碑之上。




  林黛

    林黛原名程月如,祖籍廣西省賓陽縣,1934年12月26日出生,爲政界名人程思遠先生長女。曾就讀於廣西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1949年隨父程思遠移居香港,在香港萊頓書院及新亞書院肄業。1950年入長城影片公司。1952年轉入永華影業公司,因主演根據沈從文小說《邊城》改編的影片《翠翠》而成名。後在香港永華、新華、國風、國泰、邵氏、電懋等影片公司主演近四十部影片,扮演各種類型的角色。1957年在影片《金蓮花》中兼飾兩角,獲第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1958年主演影片《貂蟬》,獲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後主演歌舞片《千嬌百媚》和文藝片《不了情》,蟬聯第八屆、第九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並獲第十三屆亞洲影展特別紀念獎,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爲榮譽生。後下嫁龍承勳,誕下一子,事業愛情兩得意……可惜最終是自殺場,令人嘆息。

    1958年,林黛在黃梅調古裝片《江山美人》中,飾演與明朝正德皇帝相愛的李鳳。她以獨厚的表演天賦,深邃的戲劇修養,將李鳳的複雜情緒,刻化入微,楚楚動人,令人一詠三嘆,迴腸蕩氣。精工細作的《江山美人》一炮打響,林黛再次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更重要的是,邵氏將這部影片作爲開拓國際電影市場的首部作品,成爲了“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開端。程月如,英文名Linda,藝名“林黛”是其英文名之音譯,香港歷史上名頭最響的國語片女演員。她創下蟬聯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先後拍過《金蓮花》(1957)、《情場如戰場》(1957)、《貂蟬》(1958)、《雲裳豔后》(1959)、《江山美人》(1959)、《千嬌百媚》(1961)、《不了情》(1961)、《白蛇傳》(1962)等。

在中國電影史上,黑白片時代出現了許多叱吒風雲、享譽華夏、家喻戶曉、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們的風采呈現在銀幕之上,成爲不可磨滅的風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壇之中的一朵朵嬌豔、瑰麗的奇葩。雖然那個時代離我們遠去,雖然有的老藝術家告別了人世,但她們音容笑貌依然會鮮活的呈現在銀幕之上,她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電影史的豐碑之上。



夏夢

    夏夢(1932年2月16日-)原名楊濛,金庸夢中情人,香港著名電影演員及製片人。是50-60年代香港長城電影製片公司首席女演員,香港公認西施演員,也是香港左翼電影的代表人物。原名楊蒙,江蘇蘇州人,生於上海。外形豔而不媚,貞靜平和,嫺雅大方,兼之身材高挑,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香港公認的西施。金庸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李翰祥也說:“夏夢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氣質不凡,令人沉醉。”

    夏夢1947年移居香港,曾於瑪利諾書院就讀。在校參加《聖女貞德》等舞臺劇的演出。1950年入香港“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任演員,主演《禁婚記》、《娘惹》、《門》等影片。因主演影片《絕代佳人》和《新寡》,獲1957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在長城共主演影片18部。1956年~1966年,入鳳凰影業公司,主演影片10部。同時又在長城主演11部影片,其中有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備受讚賞的古裝悲劇片《同命鴛鴦》、越劇戲曲片《三看御妹劉金定》、《金枝玉葉》和她反串演出的越劇戲曲片《王老虎搶親》。

   1966年主演《迎春花》後移居加拿大。1969年她又回香港,10年後與人合股創辦青鳥電影製片有限公司,任監製。1982年監製的《投奔怒海》和1984年監製的《似水流年》分獲第二屆和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1976年,夏夢告別了從影17年的生活,告別了香港,移民去了加拿大定居。

在中國電影史上,黑白片時代出現了許多叱吒風雲、享譽華夏、家喻戶曉、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們的風采呈現在銀幕之上,成爲不可磨滅的風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壇之中的一朵朵嬌豔、瑰麗的奇葩。雖然那個時代離我們遠去,雖然有的老藝術家告別了人世,但她們音容笑貌依然會鮮活的呈現在銀幕之上,她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電影史的豐碑之上。



樂蒂

    奚重儀(1937年8月29日-1968年12月27日),藝名樂蒂,原籍上海浦東,香港國語片演員,有“古典美人”之譽。1949年5 月,樂蒂兄妹隨外祖父母遷居香港,住在尖沙咀赫德道,就讀伊維英文學校。1952年,樂蒂考入左派的「長城電影公司」,簽下五年合約,首部公映作品爲替夏夢做配角的《絕代佳人》。樂蒂在長城共拍了11部作品,但受限於戲份及政治因素,未能廣爲人知。

   1958年,樂蒂轉投「邵氏電影公司」,首部作品爲李翰祥執導、胡金銓合演之《妙手回春》。之後替「邵氏」主演多部影片,包括樂蒂本人很喜歡的《畸人豔婦》、與日後丈夫陳厚結緣之《夏日的玫瑰》、被稱爲再生林黛玉的《紅樓夢》、及廣受歡迎的黃梅調經典名片《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樂蒂憑着出色的演技、極佳的敬業精神及良好的票房記錄,成爲最受「邵氏公司」倚重的明星之一。

   1959年樂蒂拍的《倩女幽魂》,曾參加1960年法國的「康城影展」,此乃中國第一部參加國際影展的彩色電影。樂蒂豔驚四座,被西方人譽爲「最美麗的中國女明星」。樂蒂氣質高雅、個性幽嫺貞靜,她的古裝扮相清麗脫俗、豔絕人寰,最受觀衆的歡迎,所以得到「古典美人」的稱號,至今無人能及。

在中國電影史上,黑白片時代出現了許多叱吒風雲、享譽華夏、家喻戶曉、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們的風采呈現在銀幕之上,成爲不可磨滅的風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壇之中的一朵朵嬌豔、瑰麗的奇葩。雖然那個時代離我們遠去,雖然有的老藝術家告別了人世,但她們音容笑貌依然會鮮活的呈現在銀幕之上,她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電影史的豐碑之上。




  葛蘭

   葛蘭原名張玉芳,祖籍浙江海寧,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三日生於上海,她的藝名「葛蘭」是根據其英文名字Grace的中文譯音而起的。一九五二年四月,著名導演卜萬蒼創辦的「泰山影業公司」招考新人,當時還在香港德明中學念高中三的葛蘭,不但第一個報名,還以最高的分數被錄取。訓練班結業後,泰山公司爲她們開拍了影片《七姊妹》,葛蘭與劇中其他六位女主角:鍾情、李嬙、劉亮華、羅婷、陳芸、容遠菁並稱「泰山七姊妹」。卜萬蒼很賞識葛蘭,認爲她是一個有天才、有素養、有希望的優秀演員,特地推薦她跟隨崑曲名小生俞振飛、名歌唱家黃飛然先生及葉冷竹琴女士學習表演藝術及西洋聲樂。

   因此,葛蘭除電影演員外,也是知名的京劇票友,章遏雲攝製的京劇片《王寶釧》中,她飾演代戰公主一角,唱做皆獲好評。而在她主演的《青春兒女》一片中,她演出了崑劇《春香鬧學》;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俞振飛在香港皇仁書院演出《白蛇傳》之〈斷橋〉時,還特別指派葛蘭演青兒。自葛蘭的《曼波女郎》開創南下電影人時裝片的先河之後,女演員在香港電影中的出場也越來越美麗和講究,隨着電影的走紅,女演員在其中的穿着打扮也受到大衆的喜愛和推崇,在今天的香港電影界也仍被奉爲經典,不斷複製,不斷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