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經驗

得寸進尺的典故 關於得寸進尺的典故

經驗8.63K
得寸進尺的典故 關於得寸進尺的典故

1、得寸進尺的成語故事:戰國末期,秦、韓、趙、魏、齊、楚、燕七雄爭霸,其中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併其它六國,以統一天下。昭王三十六年,準備以穰侯領軍,越過韓、魏兩國而伐齊。但當時秦國的策士范雎以爲此法不可行,便阻止秦國的進攻,並向昭王獻上“遠交近攻”的策略。他說:“現在齊國勢力算是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軍隊必須要經過韓、魏兩國,這就已經不符兵法了,而且如果出兵過少,難以取勝;出兵過多,又有傷國力。即使打勝了,齊國的土地必須越過韓、魏兩國才能到達,距離如此遙遠,根本也很難守住,所以不如採『遠交近攻』的策略,慢慢向外拓展,如此所得的一寸一尺土地,都將穩穩當當地爲大王您所擁有,就能逐漸統一天下了。若舍此法而偏偏要去攻打相隔遙遠的國家,那不是很荒謬的一件事嗎?”秦昭王聽了以後,便採用范雎的策略,積極向東侵略,果然在許多戰役中取得勝利,迫使另一強國楚國數度遷都,爲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基礎。在范雎勸諫秦王的話中有“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本是指攻打所得土地,每一寸、每一尺都掌握在秦王手中,後來“得寸進尺”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但語義有所差異,指的是爲得到一些利益,即想進而獲得更多利益,用來比喻貪得無厭。

3、【解釋】: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標籤: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