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經驗

常吃的20種蘑菇的種類有哪些 常吃的20種蘑菇的種類有什麼

經驗1.05W
常吃的20種蘑菇的種類有哪些 常吃的20種蘑菇的種類有什麼

1、香菇

香菇爲側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實體,是世界第二食用菌,也是我國特產之一,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香菇是一種生長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鮮美,香氣沁人,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B羣、鐵、鉀、維生素D原、味甘,性平。主治食慾減退,少氣乏力。

2、草菇

草菇別稱蘭花菇、苞腳菇的,起源於廣東韶關的南華寺中,300年前我國已開始人工栽培,在20世紀約30年代由華僑傳入世界各國,是一種重要的熱帶亞熱帶菇類,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國草菇產量居世界之首,主要分佈於華南地區。因常常生長在潮溼腐爛的稻草中而得名,多產於兩廣、福建、江西、臺灣。肥大、肉厚、柄短、爽滑,味道極美。

3、杏鮑菇

杏鮑菇因其具有杏仁的香味和菌肉肥厚如鮑魚的口感而得名,是近年來開發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藥用、食療於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市場上杏鮑菇產品比較多,常見的如百山祖菌菇小菜——杏鮑菇、杏鮑菇提取物、即食杏鮑菇小包裝、還有獨立包裝的小包杏鮑菇等。

4、雙孢菇

雙孢菇是最常見的食用菌種之一,肉質肥厚。菌絲銀白色,生長速度中偏快,不易結菌被,子實體多單生,圓正、白色、無鱗片,菌蓋厚、不易開傘,菌柄中粗較直短,菌肉白色,組織結實,菌柄上有半膜狀菌環,孢子銀褐色。原生於歐洲及北美洲,人類至少自古希臘時代起便開始食用,人工栽培則約始於17世紀的法國等地,現在則已經廣泛在世界各地栽培。

5、紅菇

紅菇的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直徑5~12釐米,初扁半球形後平展,幼時粘,無光澤或絨狀,中部色深紅至暗(黑)紅,邊緣較淡呈深紅色,蓋緣常見細橫紋。菌肉白色,厚,常被蟲吃。味道及氣味好。菌褶白色,老後變爲乳黃色,近蓋緣處可帶紅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間具橫脈。

6、牛肝菌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鬆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統稱,其中除少數品種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種均可食用。雲南省牛肝菌類資源豐富,主要有白、黃、黑、紅牛肝菌。因肉質肥厚,極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貴稀有的野生食用菌,爲“四大菌王”之一,主要有白、黃、黑牛肝菌幾種。

7、平菇

平菇屬於四極性異宗結合的食用菌,生活史與許多高等擔子菌相似,由子實體成熟產生擔孢子。擔孢子從成熟的子實體菌褶裏彈射出來,遇到適宜的環境長出芽管,初期多核,很快形成隔膜,每個細胞一個較平坦有序而濃密,無“黃梢”現象,長滿數日後易出現老的菌皮,菌皮較緊而硬。

8、雞油菌

雞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爲真菌界雞油菌目的子實體,子實體肉質,喇叭形,杏黃色至蛋黃色,菌蓋寬3~9釐米,最出扁平,後下凹。菌肉蛋黃色,味美。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具有清目、利肺、益腸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預防視力下降、眼炎、皮膚乾燥等病。

9、金針菇

金針菇因其菌柄細長似金針菜而得名,屬傘菌目白蘑科針金菇屬,是一種菌藻地衣類,具有很高的藥用食療作用。在自然界廣爲分佈,中國、日本、俄羅斯、歐洲、北美洲、澳大利亞等地均有分佈。在中國北起黑龍江,南至雲南,東起江蘇,西至新疆均適合金針菇的生長。

10、口菇

口菇有幫助青少年助發育的作用。由於口菇含鋅量比香菇要多很多,而鋅是人體內一個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小孩缺鋅影響其生長髮育,所以吃一些補鋅的口服液,不如多吃一些口菇來的實惠。

11、白黃側耳

白黃側耳,又稱美味側耳、紫孢側耳。 子實體中等大至較大。菌蓋直徑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後基部下凹,光滑,幼時鉛灰色,後漸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時稍帶淺褐色,邊緣薄,平滑,幼時內卷,後期常呈波狀。

12、猴頭菌

又稱猴頭蘑、刺蝟菌。子實體中等大、較大或大型,直徑5-10cm,或可達30cm,呈扁半球形或頭狀,有無數肉質軟刺生長在狹窄或較短的柄部,刺細長下垂,新鮮時白色,後期淺黃至淺褐色,子實層生刺之周圍。秋季生長多。多生於櫟等闊葉樹立木或腐木上,少生於倒木。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該菌色調加深。

13、皺柄白馬鞍菌

又稱皺馬鞍菌。子實體較小。菌蓋初始馬鞍形,後張開呈不規則瓣片狀,2-4cm,白色到淡黃色。子實層生菌蓋表面。柄白色,圓柱形,有縱生深槽,形成縱棱,長5cm,粗2cm。在林中地上單生或羣生。

14、大白口蘑

又稱洛巴口蘑、大口蘑。子實體中等至大型,白色。菌蓋直徑8-23(32)cm,厚,初期半球形或扁半球形,邊緣內卷,後期扁平至稍平展,中央微下凹,表面平滑或偶有小突起,白色,污白至淺奶油色。成熟後顏色變暗,邊緣波狀或部分捲曲。菌肉白色,緻密,微具澱粉味。菌褶直生或彎生,污白至象牙白色,密至稍密,初期窄後變寬。菌柄幼時粗壯明顯,膨大似瓶,伸長後長8-28(45)cm,粗1.5-4.6cm,基部往往連合成一大叢。表面有細線條紋,同蓋色,實心。

15、松口蘑

又稱鬆磨、松茸、雞絲菌(西藏)。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黃褐色至慄褐色平伏的絲毛狀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帶乳黃色,密,彎生,不等長。菌柄較粗狀,長8-13.5cm,粗2-2.6cm,菌環以上污白色並有粉粒,菌環以下具慄褐色纖毛狀鱗片,內實,基部有時稍膨大。菌環生在菌柄的上部,絲膜狀,上面白色,下面與菌柄同色。

16、雞縱菌

又稱傘把菇(四川)、雞肉絲菇(臺灣、福建)、豆雞菇、白蟻菰(福建、廣東)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寬3-23.5cm,幼時圓錐形至鐘形並逐漸伸展,頂部顯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至淺土黃色,長老後輻射狀開裂,有時邊緣翻起。菌肉白色,較厚。菌褶白色至乳白色,長老後帶黃色,彎生或近離生,稠密,窄,不等長,邊緣波狀。菌柄較粗壯,長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菌蓋色,內實,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細長假根,長可達40cm。

17、金頂側耳

又稱榆黃蘑、金頂蘑。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草黃色至鮮黃色,光滑,漏斗形,邊緣內卷,直徑3-10cm。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延生,不等長。菌柄偏生,白色,內實,長2-10cm,粗0.5-1.5cm,往往基部相連。秋季叢生在榆樹、櫟樹等闊葉樹倒木上。

18、雙孢蘑菇

又稱洋蘑菇、二孢蘑菇。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寬5-12cm,初半球形,後平展,白色,光滑,略幹漸變黃色,邊緣初期內卷。菌肉白色,厚,傷後略變淡紅色,具蘑菇特有的氣味。菌褶初粉紅色,後變褐色至黑褐色,密,窄,離生,不等長,菌柄長4.5-9cm,粗1.5-3.5cm,白色,光滑,具絲光,近圓柱形,內部鬆軟或中實,菌環單層,白色,膜質,生菌柄中部,易脫落。

19、鬆乳菇

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直徑4-10(15)cm,扁半球形,中央粘狀,伸展後下凹,邊緣最初內卷,後平展,溼時粘,無毛,蝦仁色,胡蘿蔔黃色或深橙色,有或沒有顏色較明顯的環帶,後色變淡,傷後變綠色,特別是菌蓋邊緣部分變綠顯著。菌肉初帶白色,後變胡蘿蔔黃色。乳汁量少,桔紅色,最後變綠色,菌褶與菌蓋同色,稍密,近柄處分叉,褶間具橫脈,直生或稍延生,傷後或老後變綠色。菌柄長2-5cm,粗0.7-2cm,近圓柱形並向基部漸細,有時具暗橙色凹窩,色同菌褶或更淺,傷後變綠色,內部鬆軟後變中空,菌柄切面先變橙紅色,後變暗紅色。

20、綠菇

又稱變綠紅菇、青蓋子、青菌(東北)、青面梨菇(福建)、青蛙菌、綠豆菌(廣西)、青臉菌(四川)、青頭菌(昆明)、青湯菌(貴州)等。子實體中等至稍大。菌蓋直徑3-12cm,初球形,很快變扁半球形並漸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淺綠色至灰綠色,表皮往往斑狀龜裂,老時邊緣有條紋。菌肉白色。無特殊氣味。菌褶白色,較密,等長,近直生或離生,具橫脈。菌柄長2-9.5cm,粗0.8-3.5cm,中實或內部鬆軟。

標籤: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