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經驗

山西名人 山西曆史上出過一位女皇帝

經驗3.23W
山西名人 山西曆史上出過一位女皇帝

1、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爲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武則天十四歲入後宮,爲唐太宗的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爲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李治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爲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爲“曌”。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佈改唐爲周,自立爲帝,定洛陽爲都,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則天在位時,殺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權略,能用人,所以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頗多弊政。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中宗恢復唐朝後,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開元四年(716年),改諡則天皇后。天寶八年(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2、衛青。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爲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爲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爲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爲“烈”。

3、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爲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4、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爲景桓侯。

5、狄仁傑。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爲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爲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於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樑國公。

6、關羽。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爲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爲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爲“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爲“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爲“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爲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爲“《演義》三絕”之“義絕”。

7、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拓跋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長子,即位時僅5歲,改年號爲延興。由於北魏實行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爲太子時,生母即被賜死,由祖母馮太后撫養成人。拓跋宏即位時年紀太小,由祖母馮皇太后執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後又改鮮卑姓氏爲漢姓,藉以改變鮮卑風俗、語言、服飾。此外,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孝文帝的改革,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拓跋宏病逝,享年33歲,諡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長陵。

8、張遼。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衆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爲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張遼爲歷代推崇,併成爲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9、薛仁貴。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唐朝初年名將,著名軍事家。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追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今已佚。

10、楊玉環。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爲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爲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先爲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爲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