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經驗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原文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原文介紹

經驗8.96K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原文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原文介紹

1、文章原文

新華社酒泉10月16日電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陽暉映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聳入雲天的發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號飛船內,楊利偉——中國第一個航天員正靜候着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

上午9時整,隨着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巨型運載火箭噴射出一團桔紅色的烈焰,託舉着載人飛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着中國從此成爲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爲了這個飛天夢想,一個古老的民族已經等待了幾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

1957年10月4日,哈薩克大荒原一個小小的角落裏,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一枚頂端載着一個直徑58釐米鋁製圓球的火箭,夢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消息,震動了最早具有飛天夢想的中國人。中國是嫦娥的故鄉,火箭的發源地,是誕生了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的國度。在航天時代到來之際,中國,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對天疆的呼喚,翌年5月17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揮動了他那扭轉乾坤的大手:“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國各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紛紛行動起來。由錢學森等專家學者負責制定的人造衛星發展規劃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設想:第一步,發射探空火箭;第二步,發射一二百公斤重的衛星;第三步,再發射幾千公斤重的衛星。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研製的第一枚液體火箭豎立在了上海南匯海灘20米高的發射架上。今天,已經可以透露的一個祕密是,這枚火箭的飛行高度,只有8000米!但正是這8000米的距離,爲中國後來的衛星上天開闢了通路,使中國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遠征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歷史的腳步終於跨進了一個神聖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天空。響徹全球的《東方紅》樂曲,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

在舉國歡慶“東方紅”的時候,中國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氣載人飛天。科學家們研究了許多防熱材料,做了許多大型試驗,甚至連飛船運輸車和航天員吃的食品都做了出來。

而對航天員的挑選則早在1969年就開始醞釀了。1970年,19位優秀的飛行員被列入了預備航天員的名單。他們都經過了近乎苛刻的各種身體測試

然而,由於經濟實力有限等各種原因,中國的飛天夢想只能塵封在一張張構思草圖中。

對於中國科技界來說,1986年的春天,可能來得比哪年都早。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學家聯名上報黨中央的“國家高新技術發展建議”被鄧書記批准。這就是著名的“863計劃”。

“863計劃”的出臺,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從這一年開始,科學家們經過多次討論,反覆論證,對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途徑逐漸形成了共識:從載人飛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會議,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江書記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載人航天,這對我國的政治、經濟、科技等都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爲中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中國,終於又開始了向太空進軍新徵程。

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員送入太空,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運載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術;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爲太空中的航天員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中國已經有了解決的基礎:1970年,“長征”一號火箭首發成功至今,“長征”系列火箭已經形成五大型譜,成功發射了60多次,其中“長征”二號丙火箭的發射成功率達百分之百,“長征”三號乙火箭可以把5噸以上的衛星送上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早在70年代,中國就掌握了衛星返回技術,1980年發射的返回式衛星已經和原蘇聯的飛船重量相當。

最後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關橫亙在中國科學家面前:載人飛船上所必須具備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和工作環境。儘管有國外可供借鑑的經驗,但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這一切,幾乎是從零開始。

飛天路上的重重困難,難不住富於智慧與創造的中國人。從載人航天工程立項開始,中國航天人在短短7年時間就攻克了載人航天的一道道難題: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員培訓中心;研製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建立了體現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飛船應用系統;新建成了載人飛船發射場、陸海基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和飛船着陸場。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實驗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建成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飛向太空並於第二天準確着陸。它意味着中國人“摘星攬月”已爲期不遠了。

僅僅一年零一個多月後,中國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載人飛船“神舟”二號的發射也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神舟”二號飛船爲全系統配置的正樣飛船,可以說是載人飛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種技術狀態與真正載人時基本一樣。

2001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剛剛到來的時候,“神舟”二號發射成功,這是“飛天”故鄉對人類又一個新紀元的最高致意。美國一家報紙發表評論說,“這一成就,使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中國古老的飛天夢想將不僅僅是傳說,中國航天員上天的日子又進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9個月後的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在低溫嚴寒條件下發射成功。“神舟”飛船四戰四捷,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的奇蹟,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別是“神舟”三號、四號在全載人狀態下連續發射成功,標誌着中國已具備了把自己的航天員送上太空的能力。

進入新的一年,整個中國都在期盼着這一時刻的早日來臨。

在這個金色的秋日,這一刻終於到來了。在萬戶的飛天嘗試過了600多年後,又一個勇敢的中國人——楊利偉,向太空飛去……

9時10分許,“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飛天勇士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

一個民族迎來了飛天夢圓的輝煌時刻!

2、《飛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顧了中國人飛向太空的歷程。 文章開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重要歷史時刻,然後以時間爲順序,回顧了半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航天之路,最後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結束,全文結構嚴謹,是一篇典範的新聞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