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經驗

關於孝順的的名人故事 孝順的名人故事小合集

經驗2.42W
關於孝順的的名人故事 孝順的名人故事小合集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

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2、著名文學家魯迅的孝順故事

魯迅從小到大都擁有一顆孝心。少年時,作爲長子的魯迅,爲了減輕母親的壓力,主動地承擔起典當舊物和爲父親請醫買藥等雜務。母親六十大壽時,魯迅先寄回60元錢,給母親過生日,在生日將臨時,又特意從北京趕回紹興,爲母親祝壽。

爲了讓母親愉快,魯迅特邀請演員來家裏唱戲。這一天,全家熱鬧非凡,也是魯迅母親最欣慰的一天。

後來,魯迅在北京西城八道灣購置了一套住房,購房當年,魯迅就親自返回紹興,把母親和全部家屬接到了北京。母親愛吃火腿,魯迅在上海時,經常寄火腿給母親吃。母親愛讀言情小說,魯迅多次購買張恨水、程瞻廬的小說寄給母親看。

3、國學大師黃侃的孝順故事

國學大師黃侃,雖放浪形骸,卻奉母至孝。黃侃自幼喪父,由生母和慈母將他撫養長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黃侃回到家照顧了六個月,母親就去世了。黃侃大慟,吐血不止。當時,清政府嚴捕革命黨人,黃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請好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這幅畫成爲他的隨身寶物,一刻不離。

對慈母田氏,黃侃也是非常孝順。他在京鄂間千里來來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隨身攜帶一口棺材。這口棺材是其父黃雲鶴留給慈母的,本爲黃父當年準備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給了慈母。慈母去世後,黃侃悲痛欲絕,按照古禮服喪。以後,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全家設供祭祀,傷慟不已。

4、許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着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一定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鬥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着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裏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着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麼能當着這麼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裏好受些!”

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裏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他看到母親揹着柴草,馬上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麼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裏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5、陳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牀,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牀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牀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裏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牀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臥牀,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裏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親聽了很爲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着去洗。

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爲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髒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淨淨,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牀的母親,爲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爲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爲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6、袁世凱葬母

袁世凱是個孝子,1892年帶着孃親劉氏到了赴任的朝鮮,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纔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條約談判正急之時,劉氏去世。按常規,袁世凱要申請離職丁憂回籍營喪。但朝廷正自身難保中,當然不會批准。

1902年6月,政府實授袁世凱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面還有成堆的中央級職銜。9月,太后賞袁的生母劉氏一品封典,並賞銀3000兩,給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這個時候的袁世凱風光至極,但遇上他那個嫡母二哥就灰頭土臉了。一句話:在外你是國家大員,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儀還得按家規來。所謂的家規乃中國傳統,第一長門爲尊,第二妻妾有別。總之,袁母身爲庶妻,死後不能入祖墳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夾棺並葬,只能殯在塋外。

此時的袁世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卻不得不屈就長門世敦,幾次與其磋商,能否額外擡舉一下,兄長就是不肯讓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紅袍,對袁世凱傷害太大,兄弟之間反目成仇。在對待孃親方面,袁世凱是一點不讓步的。

袁世敦的阻擋,也激起了他的反彈,他要大操大辦,讓身爲妾婦出身的孃親最後風光一下。在袁寨東北15裏處選擇了洪家窪新墓地,佔有耕地120畝:墳園40畝,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數間,由看墳人常年看守;主墳40畝;塋門前佔地40畝,豎牌坊、立14塊石碑,石人石馬排列兩廂,

辦事地點設了三處:一在故居袁寨,具體辦理殮殯事宜;一在袁張營大帥府,大擺靈堂,接待達官貴人追悼弔祭;一在洪家窪墓地,專門辦理安葬祭祀事宜。弔祭者絡繹不絕,觀禮者人山人海。

袁家開宴夜以繼日,一次就開200多桌,據說井水都爲之而乾涸,附近的河南老鄉可開了跟,他們激動地說:感謝朝廷,感謝太后,感謝袁宮保,幾輩子沒見過這麼大的排場,就連孝子袁世凱坐在八人擡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場景都讓他們傳述至今!

標籤:孝順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