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經驗

管鮑之交翻譯 管鮑之交翻譯完整版

經驗8.17K
管鮑之交翻譯 管鮑之交翻譯完整版

1、管仲又名夷吾,潁上人。青年時經常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有賢才。管仲家境貧困,常常佔用鮑叔的一部分財產,鮑叔卻一直待他很好,不因這而生怨言。後來鮑叔服侍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糾。

2、到了小白立爲桓公的時候,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鮑叔就向桓公保薦管仲。管仲被錄用以後,在齊國掌理政事,齊桓公因此而稱霸,多次召集諸侯會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謀略。

3、管仲說:“當初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同鮑叔一道做買賣,分財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鮑叔不將我看成貪婪的人,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經替鮑叔出謀辦事,結果事情給弄得更加處境惡劣,而鮑叔不認爲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

4、我曾經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國君斥退,鮑叔不拿我當無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運。我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退卻,鮑叔不認爲我是膽小鬼,他知道我家中還有老母。

5、公子糾爭王位失敗之後,我的同事召忽爲此自殺,而我被關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鮑叔不認爲我無恥,他知道我不會爲失小節而羞,卻爲功名不曾顯耀於天下而恥。

6、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啊!”鮑叔薦舉了管仲之後,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

7、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8、管仲在齊國執政爲相之後,憑藉小小的齊國濱臨大海的地理條件,流通貨物,積累財富,富國強兵,與普通人同好同惡。

9、所以他的著作中說:“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製度,六親就緊緊依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佈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淺顯而易於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勢而給予;一般人所不贊成的,就順應而革除。

10、管仲掌理政事,善於轉禍爲福,轉敗爲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輕重緩急,謹慎地權衡利害得失。桓公實在是惱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襲擊蔡國,管仲則趁機討伐楚國,譴責不向周王室進貢包茅。

11、桓公實際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卻趁機讓燕國實行召公的善政。齊、魯兩國在柯地盟會的時候,桓公打算背棄同曹沫所簽訂的歸還魯地的盟約,管仲卻堅持歸還,讓魯國信重齊國,天下諸侯也因此而歸附於齊。所以說“懂得給予是爲了有所獲取,這是治理政事的法寶。”

12、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諸侯王室相比,有三歸,有反坫,齊國人並不因此而認爲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後,齊國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強霸於諸侯之中。

13、太史公說:我讀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他們說的都很詳細。讀過他們的書,想考察他們的事蹟,所以編寫了他們的傳記。

14、他們的書,世上大都能見到,因此不論述,只是論述他們的一些軼事。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但孔子卻小看他。

15、莫非認爲周朝的統治已經衰微,桓公既是賢君,而管仲不勸勉他實行王道,卻輔佐他稱霸嗎?《孝經》說:“順應並推廣美德,匡正並補救惡行,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親相附。”這難道不是說的管仲嗎?

16、當晏子伏在莊公屍體上哭吊他,並行完臣子的禮節之後才離開,這難道是所說的“見義不爲就沒有勇氣”的人嗎?

17、至於他那些抗爭勸阻的言論,觸犯君主的面子,這便是《孝經》所說的“當政就想到竭盡忠心,在野就考慮彌補過失”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