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經驗

關於美的資料 關於美的資料簡介

經驗4.33K
關於美的資料 關於美的資料簡介

1、美,是指能引起人們美感的客觀事物的一種共同的本質屬性。人類關於美的本質、定義、感覺、形態及審美等問題的認識、判斷、應用的過程是美學。

2、美學概念

美的內涵是指能引起人們美感的客觀事物的一種共同的本質屬性,但它本身是一種主觀感受。美包括生活美和藝術美兩個最主要的形態。生活美又分爲自然美和社會美。藝術美包含優美、崇高、悲劇、喜劇等幾個基本範疇。喜劇有諷刺、揶揄、滑稽、機智、幽默、怪誕、荒誕等子範疇。

雖然人們都能感受到美,並且能夠識別美,但是在回答“究竟什麼是美”的問題時,答案卻千差萬別。總結前人的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下列幾種:美是形式的和諧(古典主義);美是上帝的屬性(新柏拉圖派);美是完善(理性主義);美是愉快(經驗主義);美是關係(啓蒙主義);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德國古典美學);美是生活(車爾尼雪夫斯基)等等。

美的定義衆說紛紜,但概括歸納起來不外五個方面:

(1)美在客觀說。這種理論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屬性的研究,發現了有關和諧、比例、對稱、多樣統一等美的外觀形式法則。後來側重於社會美的研究,對美與生活的關係等問題有精闢的論述。代表人物有狄德羅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等。

(2)美在主觀說。認爲美是人的意識、情感活動的產物或外射表現,這種理論在審美意識、審美心理、審美感情方面做了較爲深入的探討。代表人物有休謨、康德、柯羅齊等。

(3)主、客觀關係說。認爲美既不在客觀,也不在主觀,而在二者的結合中。但在論說中有傾向於客觀的,也有傾向於主觀的。

(4)超自然說。認爲美是上帝、神或某種超越主、客觀的“第三力量”創造的。

(5)社會實踐說。認爲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自然的人化,是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真與善的統一,是自由的形式。

上述各種美論在相互對立中,又相互影響、批判、吸收、繼承,呈現出一種複雜的發展態勢。現代西方美學不再遵循傳統美學自上而下的哲學演繹的研究方法,而採用自下而上的實證法,強調直覺、潛意識、本能衝動、慾望昇華、主觀價值、情感表現等主觀因素的研究。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先後出現了實驗美學、遊戲說、快樂 說、移情說、距離說、表現說、心理分析、格式塔等各種美學流派。這些流派對美的探索有不同程度的貢獻,但也出現了反理性主義和神祕主義的傾向。關於美的本質的研究,發展到今天,儘管尚無定論,但它已使美學與其他科學的研究密切地聯繫在一起了,現代心理學、生理學、數學、信息論、系統論、社會學、經濟學、考古學等都在不斷給這一難題的解決提供新的途徑。

3、美的形態:美的普遍本質的各種具體表現形態,包括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等。

社會美:經常表現爲各種積極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場景、某些勞動過程和勞動產品等的審美形態,是社會實踐的直接體現。

自然美:社會性與自然性的統一。它的社會性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於實踐。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屬性、特徵,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認的或實踐中肢體所能運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們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自然美的主要特點側重於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喚起人的美感,它和社會功利的聯繫較爲曲折。

藝術美:藝術美是生活和自然中的審美特徵的能動反映,是審美意識的集中物態化形態。藝術美作爲美的高級形態來源於客觀現實,但並不等於現實,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它包括兩方面:藝術形象對現實的再現;藝術家對現實的情感、評價和理想的表現,是客觀與主觀、再現與表現的有機統一。它的特徵在於具有審美功能,能給人以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最爲純粹的美的愉悅和享受。

4、心靈美

心靈美(spiritual beauty),亦稱“精神美”、“內心美”、“靈魂美”。人的精神世界的美。社會美之一。古希臘柏拉圖說“心靈的優美與身體的優美諧和一致”是“最美的境界”,這是“心靈美”一詞的發端。

中國古代將心靈美稱做“內秀”、“性善”、“仁”、“誠”等。孔子提出“里仁爲美”,墨子認爲“務善則美”,孟子認爲“充實善信”是美德之人,只有善的、誠實的、有學問的人,心靈纔是美的。

心靈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集中體現,是人類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在教育、學習、磨練以及同假、惡、醜的鬥爭中形成和發展,受特定時代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制度、道德準則、文化發展狀況的制約。

不同時代、階級的人對心靈美有不同的或某些相似的衡量標準。包括思想意識的美(如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崇高的理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等),道德情操的美(如情感、操守、格調的美等),精神意志的美(如進取精神、創造精神、頑強意志、崇高氣節的美)、智慧才能的美(如高度的文化素養、知識才能、聰明睿智等)。

心靈美是真、善、美的統一,知、意、情的統一。它是人的行爲美、語言美、儀表美的內在依據,並通過具體的感性形態而被人們所感知。集中體現了社會文明對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的要求。

5、普遍美感

看上去有“潤澤感”的“蔬菜”、“水果”甚至“皮膚”都是比較“健康”的,一般對我們是有“好處”的,於是“潤澤感”就成爲了一種“普遍性”的“美感”,我們簡稱爲“潤澤美感”。

做工比較“精密”的東西,一般都會比較“安全”或有“科技含量”,於是這種“精密感”也便成了一種“普遍性”的“美感”,我們簡稱爲“精密美感”。

而爲什麼一些“形象”我們看上去會感覺很“可愛”呢?您如果仔細的觀察一下的話,您將會發現那些“可愛”的形象,一般都是“手短”、“腳短”、“腦袋大”一幅“傻樣”,而這樣的東西是安全的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的,所以自然也成爲了一種“美感”,我們簡稱爲“可愛美感”。

6、特殊美感

在我們看到一個女孩,大家都覺得漂亮的時候,突然又出現另外一個更漂亮的,於是對比之下我們便會覺得原先的那個女孩不是很漂亮了,這種就是比較常見的比較之後的特殊美感了,我們簡稱爲“比較美感”。

有些人對自己的感興趣的事物,感覺到有美感;然而別人卻對那些事物不感興趣,於是那些東西對他們來講就沒有多大的美感可言(有興趣的事物,必定是在某方面對他們產生一定的利益的,無論是現實中還是精神上),這種因人而異的特殊美感,我們簡稱爲“興趣美感”。

我們會發現,自己以前並不喜歡的事物,因爲自己喜歡的人對其有好感,而愛屋及烏的喜歡上了它們;這種連帶式的特殊美感,我們簡稱爲“連帶美感”。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