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文化歷史

風箏的起源 紙鳶寄相思故人知不知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纔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爲"紙鳶"。

風箏的起源 紙鳶寄相思故人知不知

每年一到春天,我們去郊遊的時候,都能看到郊外的天空上有很多風箏自由地暢遊在雲層中。我們很努力地將風箏放得更高更遠,似乎這樣風箏就可以替自己完成某種事情一樣。其實風箏在我國擁有很悠久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的風箏是用於軍事戰爭中的,而並非人們用來娛樂的工具。

風箏的起源 紙鳶寄相思故人知不知 第2張

根據《鴻書》記載,著名的魯班大師也曾經制作過風箏,只不過那個時候的風箏被稱爲"木鳶",只用於戰爭通訊和偵探,而且還能附帶火藥稱爲進攻敵軍的利器。但是民間傳說中風箏的創造者是楚漢時期的張良,他坐在大風箏上飛到項羽的軍隊駐紮地,大聲歌唱楚地思鄉的歌謠,擾亂項羽軍隊的軍心,導致項羽大敗。

風箏的起源 紙鳶寄相思故人知不知 第3張

唐代之後,統治者爲了安定民心,發展經濟,採取了緩和階級矛盾的做法。所以唐代成爲我國古代的經濟全面發展的時代。由於人們的衣食住行得到了保障,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所以節日活動盛行。而節日的盛行推動了唐代的文化娛樂活動的發展,而風箏也拋去軍事武器的身份成爲人們的娛樂工具之一。

在清明時節,人們就會去踏青,並且帶上自己製作的風箏。希望風箏能將自己的對先人的思念傳遞到他們的耳中,這是一種精神的寄託。風箏其實是一種統稱,沒有哨子的稱爲紙鳶,但是現在已經不講究這種叫法。

風箏的起源 紙鳶寄相思故人知不知 第4張

宋代纔是風箏的發展時期,因爲宋代繁榮的經濟以及民間手工業的興起,導致人們對手工製品越來越感興趣。而其中製作簡單,而且樣式多變的風箏就成爲人們進行手工製作的第一選擇。

宋代還提倡沿襲傳統的節日風俗,所以風箏已經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的娛樂活動工具,還是文人墨士藝術創作中常用的題材。而且因爲有文人墨士的加入,風箏上的圖案也變得繽紛多彩。

風箏的起源 紙鳶寄相思故人知不知 第5張

明清時期是我國風箏發展的鼎盛時期。明清時期的風箏無論是在樣式、扎制、大小,還是裝飾以及放飛技藝上都超越了唐宋時期。當時的文人已經不僅僅是爲風箏描繪圖案,他們還會參與到風箏的製作過程中。他們製作的風箏除了自己用來放飛之外,還會用來贈送親朋好友,這在當時看來是一件十分風雅的活動。

風箏的起源 紙鳶寄相思故人知不知 第6張

擁有兩千多年曆史的風箏,融合了千千萬萬百姓的智慧,所以不同的風箏圖案有着不同的含義。風箏的含義可大致分爲吉祥、求福、長壽、喜慶這幾種說法。每一種含義,人們都能從大千世界中找到一種具體的事物將這種含義表現出來。

例如,蝙蝠因爲和"遍福"同音,所以人們會將風箏製作成蝙蝠的形狀,取"福"的含義。中華民族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人們總是能找到讓自己在困窘境地堅持的理由,這就是我們能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