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音樂 > 內地音樂

《好歌曲》和《歌手2》節目效果對比分析

一個是發力綜藝的央視老大哥,一個是雄霸綜藝娛樂節目多年的衛視領袖,它們的強勢音樂節目選擇在同一天、同樣的週五晚間黃金檔開播——《中國好歌曲》(以下簡稱《好歌曲》)與《我是歌手》第二季(以下簡稱《歌手2》)全面“碰撞”。

《好歌曲》和《歌手2》節目效果對比分析

一個是發力綜藝的央視老大哥,一個是雄霸綜藝娛樂節目多年的衛視領袖,它們的強勢音樂節目選擇在同一天、同樣的週五晚間黃金檔開播——《中國好歌曲》(以下簡稱《好歌曲》)與《我是歌手》第二季(以下簡稱《歌手2》)全面“碰撞”。

季播類節目,不僅要看它們當下的表現力,更要看哪檔節目更具有生命力,誰能持續走得更遠。而這就要深入地探討這兩檔節目所蘊含的內核競爭力:一個是主打明星、懷舊牌的粉絲經濟模式,一個是“草根+專業”的原創歌曲電視新推廣模式。誰的口碑更好,誰的影響力更大,誰的商業前景更具挖掘潛力?可以從數據分析中一窺端倪。

自主原創VS模式引進

《中國好歌曲》和《我是歌手2》的同步播出,讓我們可以在時間的統一座標軸中觀察這兩檔節目。

先看收視率:無論是央視一貫佔優的全國網還是城市網收視率,《中國好歌曲》的開局都穩坐第一寶座。第一期收視率超過2.5%(CSM48城市數據),後面幾期也是連續力壓《我是歌手2》,直到第6期才被“歌手”反超。

再看《我是歌手2》,第6期中憑藉鄧紫棋、王喬事件和羅琦退賽事件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收視率取得了2.3%(CSM48城市)的好成績,這一期也成爲二者收視的分水嶺,在此之後的幾期,《歌手2》收視率期期破2,再沒有給《好歌曲》反超機會。

爲什麼《好歌曲》的收視曲線呈現出“高開低走”的趨勢,而《我是歌手2》卻能持續穩定在高位?

再來看另外一組數據。兩檔節目從開播到截至3月5日時的平均百度指數,《好歌曲》爲224853,而《歌手2》則達到了277477。而且從前8期的對比數據來看,《歌手2》無論是網絡搜索量、視頻點播量,還是歌曲下載量等方面,都要高於《好歌曲》。

這一落差出現的關鍵在於兩檔節目的模式成熟度。一檔節目常常需要歷經多次打磨和高溫淬鍊,才能經受住市場檢驗。《中國好歌曲》在原創形式上將“真人秀”演進到了“真歌秀”,開局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取得了良好的收視表現。但在理應進入g.c的後半段,卻因爲節目形式設計上的懸念不足、歌曲改編未達觀衆預期等原因,沒有引爆觀衆的興奮點。

而《我是歌手2》在去年勢如破竹般的高收視率推動下,今年可謂強勢迴歸。“每週7名明星歌手比賽,由500名現場觀衆擔任評審,2周淘汰1名歌手,下集再由另一名歌手替補比賽”的賽制,將明星們放到了必須爲維護自己聲譽、地位背水一戰的聚光燈下,他們在舞臺上的存在感、面臨巨大心理壓力的真情流露、場上場下氣氛的烘托到位,都讓《歌手2》越來越緊扣心絃。

如此種種,兩檔節目在數據中呈現出的結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好歌曲》原創出彩,但模式設置上還需要繼續打磨優化。

選VS秀

《好歌曲》與《歌手2》儘管都是音樂類的“綜藝大片”,但針對的觀衆內心需求有很大不同。兩檔節目爆點不同,《好歌曲》從選歌手、選聲音到選歌曲;而《歌手2》的節目消費點則是“明星”和“懷舊”,觀衆關心的是一個老明星如何起死回生以及明星與明星之間的碰撞。《好歌曲》想要表達的核心訴求是“選”,而《歌手2》要表達的核心訴求是“秀”。

從選歌手到選歌曲後,“選”更加決定了這檔節目的成敗:歌選得好滿堂彩,選不好就不溫不火。據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祕書長、樂評人金兆鈞透露:“2013年十幾臺的音樂節目中就有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不許唱原創,很多歌手是帶着原創來的但不讓唱。爲什麼?基於一種很可笑的觀念:唱新歌老百姓不熟,不熟就換臺,就沒有收視率。”其實,單純從收視的角度來說這並不可笑,成名歌手演繹經過市場檢驗已經成功的歌曲,節目收視風險自然相對要低。

要確保《好歌曲》每期節目中能有7首原創作品、同時還要保證讓觀衆看得下去不換臺,絕非易事。燦星團隊在操作這檔節目前,曾經與華納、索雅、滾石、環球、海蝶五大音樂版權公司,以及“當然音樂”“種子音樂”等多家唱片公司接觸,瞭解目前中國樂壇現狀。在徵集作品時,採用不限音樂類型、不問英雄出身的“零門檻”徵集標準,只要是未經商業用途發表過的原創歌曲都可報名參賽,只憑音樂品質說話。

因此最後能登上《好歌曲》舞臺的都是萬里挑一的作品:首先,導演組從徵集到的上萬首歌曲小樣中初步篩選出一兩千首;接着在北京上海舉辦了4場聽歌會,每場聽歌會邀請資深歌迷、製作人、詞曲作者、唱片公司工作人員共15人組成聽歌團,綜合他們的意見後剩下600首歌;第三輪是試唱,檢驗唱作人的演唱能力,從中篩選出三四百首,最後音樂團隊再擇優確定參與“盲聽”階段的錄製者120人左右。

而《歌手2》“消費”的是粉絲經濟,本質在於“秀”明星。節目強大的競爭機制逼迫歌手們全身心地投入,這可能比他們開自己的演唱會或者參加一些晚會表演還要用心。

《歌手2》除了基本沿襲第一季節目的套路之外,本次在參賽的選手上也是挖空心思。從韓磊、韋唯、張宇這種老牌實力唱將,到曹格、羅琦、品冠的個性化聲線藝人,再加上鄧紫棋、張傑、周筆暢爲代表的新勢力明星,全面涵蓋兩岸三地、老中青三代的陣容設計,兼顧了觀衆羣體的不同年齡層次和審美觀念。

從兩檔節目的官方微博比較可以看出,《好歌曲》的微博內容以烘托選手背景、講述故事爲主。而《歌手2》的微博內容則都是與周筆暢、鄧紫棋、張傑相關,且更具互動性,易於吸引粉絲的關注討論,因此熱度也相對更高,再一次印證了該節目的明星效應,較高的節目好評率也與粉絲的力挺和追捧密不可分。

從百度指數中可以看到,兩檔節目的搜索量波峯值大多產生在節目播出後的第二天,《歌手2》的搜索量基本是《好歌曲》的2倍左右,即使在《好歌曲》表現最好的前4期,《歌手2》的搜索量也是《好歌曲》的1.5倍之多,到了第8期,差距甚至擴大到了3倍以上。

央視VS衛視

2013年11月5日,湖南衛視2014年黃金廣告招標會在長沙召開,其中《我是歌手》成爲當天最炙手可熱的節目,第二季冠名費拍出2.35億元高價,湖南衛視廣告部陳敢當時對《歌手2》總廣告費的預估是15億元。

儘管央視的中央級媒體地位無人可以撼動,但僅從綜藝娛樂節目來看,以湖南衛視爲代表的省級衛視,在某個強勢單項節目上的吸金能力已經超越了央視,這也是央視下定決心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擁抱綜藝娛樂節目的初衷之一。而製播分離模式爲央視帶來了機遇,《好歌曲》由《中國好聲音》原班人馬燦星團隊與央視三套聯手打造,《好歌曲》的節目總監金磊既是《中國好歌曲》的節目總監也是《中國好聲音》的總導演。

《好歌曲》本季結束後會產生4張原創大碟,分別由4位導師擔當製作人,並將在節目全部播完後發售。燦星製作宣傳總監陸偉表示:“以後《好歌曲》和《好聲音》這兩個品牌的差異化會越來越大,《好歌曲》的目標是選曲,合作和簽約都以作品爲主;《好聲音》主要選人,會側重打造巡演、代言等。”由燦星團隊對這兩檔節目清晰的定位可以知道,《好聲音》+《好歌曲》將會形成一條完整的音樂產業鏈,從創作歌曲到製造明星,從通過電視綜藝節目推熱歌曲到後面的原聲大碟銷售,是一條完整閉合的鏈條。由此可以預見,《好歌曲》背後承載的商業價值,絕不僅僅只是一檔綜藝節目,延伸到音樂產業的造星、歌曲銷售纔是主體。

《好歌曲》和《歌手2》兩張主打音樂牌的綜藝節目正面碰撞,對觀衆和樂迷來說都是好事。如果從綜藝節目的影響力及娛樂性來看,《我是歌手2》更勝一籌;若從原創和對音樂產業的推動來說,《好歌曲》無疑是贏家。

標籤:歌手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