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綜藝 > 娛樂專題

奧黛麗赫本生平事蹟 奧黛麗赫本人物介紹

奧黛麗赫本生平事蹟 奧黛麗赫本人物介紹

1、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於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她出生時的名字是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她的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英國銀行家,母親是一名荷蘭女男爵。

2、在她的雙親離婚後,她跟隨母親去了倫敦,並在一所私立女子學校上學。她的母親隨後回到荷蘭,她在假期也和她的母親一起到了荷蘭的Arnhem。當納粹進入Arnhem後,赫本經常會營養不良,心情鬱悶。(這也許是她這麼瘦的原因之一?)解放後,Hepburn進入倫敦的一所芭蕾舞學校學習,並獲得了獎學金。畢業後,她成爲一名職業模特。作爲一名模特,她便顯得很優雅高貴,而且好像她已經找到了最適合她的工作。直到加入到電影行業。

3、1948年,她在一部歐洲電影《變小七次的荷蘭》(nederlands in 7 lessen)裏擔任了一個很小的角色,隨後在1951年的電影《少婦的神話》(young wives‘s tale)裏,她終於有了第一個有臺詞的角色。但是這個角色的分量還是很小,於是,赫本赴美國發展。1953年她與好萊塢名影星格利高裏-派克一起主演了《羅馬假日》,該片風靡世界,她扮演的楚楚動人的安妮公主令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與此同時她還因在百老匯戲劇《翁丹》中的表演榮獲託尼獎。一頭黑色短髮,外貌優美脫俗,體態輕盈苗條的赫本,在金髮性感女郎風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觀衆的目光。之後,57年的《滑稽的面孔》也是同樣的一部引人制作,使她又一次提名奧斯卡。之後的三次提名分別得益於《修女的故事》,《窈窕淑女》,《蒂芬妮早餐》。

4、50年代她主演了許多影片,表演質樸而富於激情。如《戰爭與和平》、《滑稽的面孔》、《下午的愛情》、《綠色公寓》、《薩布瑞娜》,其中那些儀態萬方、典雅淳厚的女性形象,給人印象最爲深刻。

5、60年代初期,她的主要作品有《不能忘記》,《蒂芬妮早餐》,《孩子們的時刻》,《憤怒的巴黎》,《字迷》,《窈窕淑女》等。後期有《愛神》,《怎麼偷一百萬》《等到黑暗》,之後曾長期息影,復出後又拍攝了《羅賓和瑪麗安》(1976年)、《血統》(1979年)、《他們都笑了》,(1981)《總是如此》(1989年)等影片。

6、晚年的赫本作爲聯合國的親善大使多次赴非洲開展慈善與救助活動,她不但以其光彩的銀幕形象,也以其高尚的情操,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與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