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電影 > 華語片場

金雞最佳紀錄片《天賜》:草根導演的艱辛與夢想

11月25日,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天賜》凱旋,在導演孫憲的故鄉、影片拍攝地山東威海舉行慶典儀式。”  好不容易拍攝工作終於完成了,沒想到片子的剪輯、特效、音樂、配音等後期製作更讓草根出身的孫憲嚐盡人間冷暖。

金雞最佳紀錄片《天賜》:草根導演的艱辛與夢想

金雞獎最佳紀錄片《天賜》

本站娛樂訊 11月25日,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天賜》凱旋,在導演孫憲的故鄉、影片拍攝地山東威海舉行慶典儀式。《天賜》講述了一隻黑尾鷗的成長故事,拍攝製作歷時7年。草根出身的導演孫憲表示,“影片從拍攝到製作經歷了無數磨難,從來沒有奢望過會得獎。現在夢想終於實現,能讓我驕傲一生的就是我有一個7年以來對我不離不棄的團隊。”

草根導演的艱辛與夢想

在威海東北的近海有一處海驢島,聚集了衆多的黑尾鷗和黃嘴白鷺繁衍生息,被稱爲“鳥島”。2002年5月,作爲基層電影公司的工作人員,孫憲和於輝、王建濤等萌發了拍攝黑尾鷗影片的設想,並登島開始了實現夢想的漫漫艱難之路。

導演孫憲說:“堅持拍攝這部片子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對鳥類的熱愛,我從小就很喜歡鳥,鳥類攝影一直是我多年以來的最愛。因爲身邊有有利的自然環境和做影視工作的便利,所以2002年的時候我決定爲身邊的這些鳥拍一部影片。”

島上住所簡陋、少水無電,而且拍攝資金也不十分充裕,拍攝隊伍常常要在懸崖上冒着風雨、頂着烈日拍攝,卻大部分時間只能啃乾糧,很少能夠吃上一頓熱飯。7個繁殖期的拍攝,曾先後有幾位助手退出了拍攝隊伍,只有孫憲和於輝、王建濤堅持了下來。他們在海島上一人蹲守一個機位堅持拍攝,漸漸地,大家稱呼他們爲“鐵三腳架”。

對於拍攝的種種艱辛,孫憲歷歷在目:“我們頂着烈日拍,每人每年臉上要爆三次皮;吃不上熱飯,總拉肚子,我們靠吃藥解決;海島上到處都是懸崖峭壁,風化的岩石隨時有脫落的危險,我們要攀爬64米高垂直的壁崖,把自己像鳥一樣吊起來,有時候一守就是一天。我曾經被石頭砸破過腦袋,王建濤也曾經摔傷了腿。於輝是女孩子,跟我們一起堅持下來,也非常不易。”

好不容易拍攝工作終於完成了,沒想到片子的剪輯、特效、音樂、配音等後期製作更讓草根出身的孫憲嚐盡人間冷暖。他說:“影片從拍攝到製作發行,經歷過太多磨難了,從生到死、從死到生,我從來沒有奢望過會得獎,開始的時候覺得能夠按照電影的標準來把它完成就很滿意了。感謝所有支持我的人,感謝7年以來一直對我不離不棄的團隊。”

草根導演的成功與期待

2010年8月,在第四屆德國科隆電影節上,《天賜》獲得“最受觀衆喜愛的電影”大獎。宣佈他得獎的時候,孫憲覺得出趟國不容易,正拿着攝像機在拍觀衆、拍周圍的情況,對自己得獎的消息渾然不覺,還是旁邊的人告訴他,他才知道自己得獎了。

2011年10月,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天賜》獲得最佳紀錄片獎。孫憲和該片發行方代表、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長谷國慶一起上臺領獎,山東威海的人民都在電視機旁看着,孫憲沒有發言。孫憲事後摸摸頭,笑着說:“當時的場面太大了,氣場太大。”

下一步,孫憲說:“想要把這部片子的宣傳做得更好一些,希望更多的人與我分享大自然的美麗。”

華夏電影的董事長谷國慶在慶祝典禮舉行之前到“鳥島”進行了實地考察,感受了一下拍片的艱辛,他說:“《天賜》獲得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是實至名歸的,它填補了國內科教題材鳥類影片的空白,不但包含了環保題材,而且包含了勵志向上的因素,是一部精品。獲獎是導演孫憲一生的榮幸,也是山東威海的一個榮幸。孫憲導演如果沒有一種犧牲精神拍不成這部片子,這種不怕苦的韌勁值得文藝工作者學習,他熱愛大自然、熱愛故鄉的精神也值得大家學習。”

據介紹,《天賜》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山東威海市委宣傳部、威海環翠區委宣傳部、威海市環翠區影藝文化傳播中心、山東盛泉集團有限公司、威海增泓漁具有限公司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