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電影 > 歐美片場

專訪克里斯蒂安-貝爾:比蝙蝠俠更黑暗(圖)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主創寫真,從左至右分別爲摩根·弗里曼、約瑟夫·高登·萊維 特、安妮·海瑟薇、克里斯托弗·諾蘭、克里斯蒂安·貝爾、加里·奧德曼、邁克爾·凱恩  作爲全世界偏執狂和抑鬱症的“代言人”,克里斯蒂安·貝爾爲蝙蝠俠這個“無趣”的角色注入了黑暗特色。

專訪克里斯蒂安-貝爾:比蝙蝠俠更黑暗(圖)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主創寫真,從左至右分別爲摩根·弗里曼、約瑟夫·高登·萊維 特、安妮·海瑟薇、克里斯托弗·諾蘭、克里斯蒂安·貝爾、加里·奧德曼、邁克爾·凱恩

作爲全世界偏執狂和抑鬱症的“代言人”,克里斯蒂安·貝爾爲蝙蝠俠這個“無趣”的角色注入了黑暗特色。在貝爾的職業生涯早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一度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貝爾輸給他的角色包括《泰坦尼克號》、《不一樣的天空》、《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海灘》等;而他贏下的《美國精神病人》一角,讓他走上了一條與迪卡普里奧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更擅長刻畫人物心理陰暗面,而非深情款款的情聖。

7 月 24 日,在科羅拉多槍擊案發生 4 天后,奧羅拉醫療中心(Medical Center of Aurora)內第一次不再那麼肅穆悲傷。《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以下簡稱《黑暗騎士崛起》)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貝爾攜妻子希比·布拉奇克,前去看望在槍擊案中受傷的受害者。他們在醫院待了兩個半小時,依次慰問了五個正在接受治療的病人。

當飾演蝙蝠俠的貝爾突然出現在病房時,那些幾天前遭受了巨大精神創傷的影迷們,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其中兩個甚至特地從西雅圖的瑞典醫療中心趕來,只爲看“蝙蝠俠”一眼。

“這對病人是件好事,我們希望這在一定程度上治癒他們受傷的心。醫護人員也對此表示感激。”奧羅拉醫療中心臨時主任比爾·沃洛奇說。儘管貝爾讓醫院高層不要驚動媒體,但消息仍然不脛而走——當傷者凱利·羅特曼的朋友爲他和貝爾拍下合影後,立即把照片上傳 Twitter,引起一陣波瀾。

貝爾是目前唯一前去探望受害者的主創人員。華納企業傳媒部執行副主席蘇珊·弗雷斯曼表示,貝爾的舉動不代表華納,完全出於自願。有人稱讚道:“貝爾的行動證明了他不僅是銀幕上的超級英雄,更是現實生活中真正的英雄。他讓我們相信在自稱‘小丑’的罪犯威脅城市的同時,‘英雄’也同樣存在。”

貝爾第三次出演諾蘭的蝙蝠俠

面具的背後

貝爾的小女兒曾問他:“爸爸,你爲什麼不演‘小丑’?”顯然在小女兒眼中,2008年《黑暗騎士》中的反派角色“小丑”,可比蝙蝠俠酷得多。

但她可能沒意識到,“蝙蝠俠”這一角色改變了她爸爸的職業生涯,使他從掙扎在二線的小衆演員轉變爲好萊塢的絕對巨星。如今,隨着“黑暗騎士三部曲”的落幕,貝爾的“超級英雄”使命也已完成。在歷史上衆多扮演過蝙蝠俠的演員裏,貝爾超越了邁克爾·基頓、喬治·克魯尼等人,成爲扮演次數最多、最受認可的蝙蝠俠。

八年前,貝爾打敗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傑克·吉倫哈爾,得到這一被衆多男星覬覦的角色。當時他剛滿 30 歲,雖不如同齡人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裘德·洛出名,但也憑藉《美國精神病人》、《天鵝絨金礦》、《機械師》等影片在英美獨立電影圈佔有一席之地。

在爲《蝙蝠俠》試鏡的前幾個星期,貝爾剛拍完布拉德·安德森導演的《機械師》。貝爾扮演一位日漸消瘦、人格分裂的失眠症患者。

他爲角色猛減63磅體重(約合28.6公斤)——相當於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據報道,那時的貝爾每天只靠一罐金槍魚、一隻蘋果、威士忌和香菸過活。

令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吃驚的是,不到半年時間,當貝爾參加《蝙蝠俠》試鏡時,他的體重又恢復到了原樣,“能撐得起一件蝙蝠俠盔甲”。

7月24日,美國奧羅拉,“蝙蝠俠”扮演者克里斯蒂安·貝爾造訪《黑暗騎士崛起》首映禮槍擊案遇難者悼念現場,向亡者敬獻鮮花

“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我猜是吃了很多比薩餅吧,”諾蘭說,“我從未見過如此專注和執着的演員。自私點講,我意識到貝爾是個能讓我毫不費心的演員。當我接手這輩子最大的電影製作時,知道我的主角能做好本職工作,感覺很棒。”值得一提的是,2011 年拍攝大衛·拉塞爾的《鬥士》時,貝爾又猛減 30 磅,以禿頂形象飾演一位有毒癮的前拳擊手——貝爾也憑藉該角色第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與貝爾合作過的導演,無不驚歎於他的奉獻精神(在德國導演赫爾佐格的《重見天日》裏,貝爾甚至不惜生吃蛆蟲,空手與蛇搏鬥),和他變色龍般融入角色的能力。這令他常常被拿來與丹尼爾·戴·劉易斯比較。對此,貝爾有一個奇怪的比喻,稱他融入角色的過程“就像溫水煮青蛙,一開始渾然不知,直到無法逃脫”。

貝爾常常強調,自己從來不是蝙蝠俠漫畫的粉絲,真正吸引他的,是布魯斯·韋恩的雙重內心世界:白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COVER STORY天,他是花花公子兼韋恩企業的億萬富翁;夜晚,他化身高譚市的正義使者蝙蝠俠。由於童年親眼目睹父母被殺,他一生充滿復仇的怒火。

布魯斯·韋恩父親的死亡,激發了他內心的另一面——這一點貝爾或許能感同身受。他的父親大衛·貝爾於 2003 年 12 月 30 日死於腦部淋巴瘤,終年 62 歲——剛好在貝爾首次試鏡《蝙蝠俠前傳:俠影之謎》前兩個月。

“布魯斯·韋恩是一個非常極端的角色,你需要一個身上能投射出這一特質的演員。克里斯蒂安身上就有這種氣質。”諾蘭如此評價。從某種程度上說,家喻戶曉的蝙蝠俠與他在《美國精神病人》、《機械師》中扮演的小衆角色並非全然不同——吸引貝爾的角色,往往都具有“充滿人性陰暗面、模棱兩可和人性善變元素”的共性。“人們問我爲什麼選擇那麼多陰暗的角色,我沒有選擇,是它們選擇了我。”貝爾說。

當貝爾最後一次掛起那件熟悉的蝙蝠俠戰衣與它告別時,內心充滿感激。“我意識到出演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角色是多麼榮幸,我感到無比驕傲。”貝爾說。

曾經,貝爾也很猶豫是否要接演蝙蝠俠,畢竟這個名字已經成爲一個文化符號。“但我記得很清楚,就在電影開機那天,在一個雜貨店旁邊,一個小男孩看見了我,他看起來不會超過五歲。他過來抱住我,這讓我很感動,我也回抱了他,他擡臉望着我,對我說‘你是我的英雄’。”貝爾回憶道,“從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扮演蝙蝠俠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也是我這輩子的一個偉大選擇。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爲這件事煩惱過,只管勇往直前。”

貝爾與中國

在拍攝“黑暗騎士三部曲”的八年期間,貝爾仍然馬不停蹄地接了十部電影,包括同樣與諾蘭合作的《致命魔術》、鮑勃·迪倫傳記片《我不在那兒》、《終結者4》、《鬥士》等。“只是想有點變化。”對此貝爾輕描淡寫地說。

誰也沒想到,其中一部會是與張藝謀合作、前來中國拍攝的《金陵十三釵》。事實上,這不是貝爾第一次在中國拍片。1987 年,剛滿13歲的貝爾擊敗 4000 個男孩,在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太陽帝國》中擔任主角,扮演二戰時因戰亂失去雙親的孩子吉姆,故事背景發生在上海。貝爾在片中的表演令人叫絕,他因此一炮走紅,成爲當時炙手可熱的童星。

貝爾與張藝謀

二十多年後,38 歲的貝爾再次來到中國,出演的電影仍然關於二戰中的中國。鑑於西方人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特殊身份,張藝謀從一開始就想好找一名外國演員當男主角。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大衛·林迪都向他推薦了貝爾,因爲他“在新環境裏的超強適應能力”。

據貝爾回憶,《黑暗騎士》殺青不久,他從經紀人口中得知這一機會,幾乎想也沒想就答應了——即便他一句中文也不會。“我愛電影行業冒險的一面。去中國拍攝的機會很好,更何況是和這麼棒的導演合作?”當貝爾 17 歲看了《大紅燈籠高高掛》後,張藝謀就成了他心目中最好的中國導演之一。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主創寫真,從左至右分別爲摩根·弗里曼、約瑟夫·高登·萊維 特、安妮·海瑟薇、克里斯托弗·諾蘭、克里斯蒂安·貝爾、加里·奧德曼、邁克爾·凱恩  作爲全世界偏執狂和抑鬱症的“代言人”,克里斯蒂安·貝爾爲蝙蝠俠這個“無趣”的角色注入了黑暗特色。

經紀人帕特里克·懷特賽爾則爲貝爾即將在中國大幅增加的曝光度感到興奮,“《金陵十三釵》很可能成爲中國的《拯救美國大兵瑞恩》!”在拍攝期間,貝爾因《鬥士》摘得小金人,爲劇組再添一枚信心砝碼。最終,這部耗資 6 億的商業巨片於去年底在國內上映,成爲 2011 年華語電影的票房冠軍。

貝爾仍然記得在中國拍片遭遇的文化衝擊。你不會想到“蝙蝠俠”也需要保鏢,但在南京拍片時,製作人堅持給他配了一個身高1米95、整天戴着墨鏡和金指環、名牌上寫着碩大“保鏢”兩個字的保鏢,令貝爾哭笑不得。

當貝爾第一次從洛杉磯飛到南京,抵達劇組時,他被片場死一般的寂靜嚇到了。“通常,片場總是吵吵鬧鬧的,但當時有幾百人盯着我看,就連張藝謀也在竊竊私語。我想這大概就是中國人拍戲的方式吧。”貝爾回憶道。後來他才知道,就在他抵達的前一晚,劇組人員聚在一起商量,要給貝爾一個熟悉的環境——因爲他們覺得,美國人拍戲時片場一定很安靜。“我告訴他們,請大家盡情叫嚷吧!”貝爾說。

《黑暗騎士崛起》劇照

另一個令貝爾尷尬的地方是,張藝謀經常讓他指導新人演員——在國外,沒有任何導演會容忍貝爾做出如此侵略性的舉動。張藝謀解釋道,在中國不一樣,如果有經驗的演員不給新人一些指導,反而會顯得很粗魯;而在貝爾的觀念裏,演員只應做自己的分內事,不該干涉其他。“在張藝謀面前班門弄斧會顯得很傲慢,但同時我又不想成爲他口中‘粗魯’的人。最後我想出一個辦法——離開片場,我會私下和演員交流。但只要張藝謀在,我就不會那麼做。”貝爾說。

近幾年,好萊塢巨星來中國拍片逐漸形成一種趨勢,休·傑克曼(《雪花祕扇》)、約翰·庫薩克(《諜海風雲》)、凱文·史派西(《形影不離》)等好萊塢大牌演員都已紛紛躍入這股洪流,但就目前看來,貝爾參與的影片題材和扮演的角色,似乎最受中國觀衆的認同。

《衛報》資深影評人彼得·布拉德肖如此評價貝爾在《金陵十三釵》中的表演:“他飾演的角色直率,感情飽滿,又帶着一絲男孩般的脆弱,讓我們回想起他在斯皮爾伯格《太陽帝國》中那個13歲男孩的模樣。”

“受困的靈魂”

1974 年,克里斯蒂安·貝爾出生於威爾士。他有一個理想家般的父親,一個在馬戲團工作的母親和三個姐姐。父親大衛·貝爾曾是商用飛行員和企業家,但生意做得並不成功。

在貝爾漸漸成名後,他甚至辭掉工作,一心發展兒子的演繹事業。

在貝爾成爲童星前,家裏並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由於經常入不敷出,貝爾從小跟着父母過着四海爲家的生活,在英國、葡萄牙、美國等地度過了漂泊的童年。他回憶小時候多次被迫搬家,坐在卡車上看着別人搬進自己的家中。

漂泊的童年、父母的溺愛和過早的成名,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貝爾敏感、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在同齡的孩子中,他甚至有一些古怪。

《機械師》劇照。貝爾爲角色猛減63磅體重(約合28.6公斤)——相當於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

在同學眼裏,他既充滿魅力,讓同學們着迷,但同時也是他們取笑的對象。因《太陽帝國》一炮走紅後,貝爾參加了很多宣傳和採訪活動,但他對反覆回答記者同樣的問題感到異常沮喪。在一次採訪中,他不斷用鋼筆插一個橘子,甚至還從採訪現場藉口上廁所逃走。

他一度離全民偶像只有一步之遙——貝爾本有希望成爲《泰坦尼克號》男主角,但最後詹姆斯·卡梅隆心念一轉,還是選擇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貝爾的職業生涯中,與他同齡的迪卡普里奧似乎成爲他最大的競爭對手,貝爾輸給他的角色還包括《不如重新開始》、《不一樣的天空》、《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海灘》。

1999 年《美國精神病人》選角時,兩人再次狹路相逢,爭奪男一號的位置。電影男主人公帕特里克·貝特曼是一個 1980 年代的華爾街精英,自私而又自戀的他痛恨這個社會,並以暴力謀殺行爲進行個人反抗。貝爾的前任公關兼祕書哈里森·張曾在《克里斯蒂安·貝爾:史上最黑暗蝙蝠俠不爲人知的一面》中寫道,貝爾認爲《美國精神病人》能幫助他進入主流市場,“如果失去這個角色,就像鉛筆強行穿過我的大腦”。製片公司曾一度打算讓迪卡普里奧取代貝爾,但最後,迪卡普里奧因擔不起“變態殺手”的負面影響而退場。

現在看來一切都像宿命,貝爾註定成不了《泰坦尼克號》中的傑克,他是全世界偏執狂和抑鬱症的“代言人”,不是深情款款的美國情聖。哈里森·張曾爆料,貝爾覺得帕特里克·貝特曼是他最能自我認同的角色。現在看來,連續出演過幾任殺手、擅長刻畫人物心理陰暗面的貝爾,似乎的確比迪卡普里奧更適合這一角色。

就連貝爾的火爆脾氣也在圈中聞名遐邇。他在採訪中對私生活閉口不談,與記者和自己的粉絲交惡;他曾在《終結者4》片場對攝影師爆粗口,又在 2008 年《黑暗騎士》歐洲首映前對媽媽和姐姐動粗而受警察傳訊。哈里森·張說,他“骨子裏是個好人”,只是擁有一個“受困的靈魂”。

直率、敏感、認真、不計後果,或許貝爾的性格繼承了他熱愛冒險、性格獨立的夢想家父親。大衛·貝爾以前常對兒子說:“千萬別讓生活變得無趣,那是人生最大的罪過。”貝爾 17 歲那年,大衛與妻子離婚,娶了當時的社會活動家、女權運動領袖 Gloria Steinem,直至 2003 年辭世。受父親影響,貝爾後來也成爲綠色和平和野生動物環保組織的成員。

儘管父親沒有給他一個完美的童年,但貝爾表示,自己童年時對錶演的熱愛或許正是得益於這個“不同尋常的父親”。“這些過去對我來說並不算什麼,父親讓我覺得,是的,生活就是這樣。生命就是充滿了變化。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出困境。”直到今天,父親仍然是貝爾心目中最崇敬的人。

(實習生馮桂梅對本文亦有貢獻

聲明:本文由《》(轉載請保留)擁有版權或由內容合作伙伴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