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音樂 > 港臺音樂

Beyond和他們曾經的傳奇:黃家駒情懷

今年是黃家駒去世20週年,這20年間,Beyond受歡迎的程度並沒有因爲黃家駒的離去而減弱,相反,越來越多人,包括完全不熟悉Beyond的“90後”,都開始喜歡Beyond。這一點,他們很像美國的“大門”樂隊,當主唱吉姆·莫里森去世後,人們對“大門”這個音樂符號的解讀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Beyond和他們曾經的傳奇:黃家駒情懷

Beyond和他們曾經的傳奇

今年是黃家駒去世20週年,這20年間,Beyond受歡迎的程度並沒有因爲黃家駒的離去而減弱,相反,越來越多人,包括完全不熟悉Beyond的“90後”,都開始喜歡Beyond。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Beyond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這一點,他們很像美國的“大門”樂隊,當主唱吉姆·莫里森去世後,人們對“大門”這個音樂符號的解讀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在華語歌壇,有兩個人去世後比生前更受歡迎,一個是張國榮,一個是Beyond樂隊的黃家駒。這一點在內地尤爲明顯。

今年是黃家駒去世20週年,這20年間,Beyond受歡迎的程度並沒有因爲黃家駒的離去而減弱,相反,越來越多人,包括完全不熟悉Beyond的“90後”,都開始喜歡Beyond。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Beyond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這一點,他們很像美國的“大門”樂隊,當主唱吉姆·莫里森去世後,人們對“大門”這個音樂符號的解讀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不同的是,黃家駒沒有莫里森放浪形骸的一生,可以拿出來說道的內容不多,他只是一個堅持音樂理想的人,卻悲劇性地成爲娛樂的犧牲品,這是娛樂至死的最好例證,但這個悲劇的結局似乎也不能支撐歌迷們一如既往地喜歡Beyond。讓九泉之下的黃家駒感到欣慰的是,這20年來,Beyond仍保持着與日俱增的吸引力,比很多活着的人更受歡迎。甚至,今天的“90後”受父輩們的影響開始接受並不屬於他們這個時代的Beyond。

我們希望把Beyond放在這20年間更大的社會背景下去解讀,畢竟這是音樂領域裏少有的現象。在這種參照下,我們會發現太多的無奈。消費模式的改變已經讓音樂變得一錢不值,唱片行業一隻腳已經踏進墳墓,擁有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華語地區已到了無音樂可聽的地步,音樂理想已經演變成選秀節目中反復出現的廉價狗血橋段。

經歷過唱片時代的人們對現狀顯然不滿意,對唱片時代的懷念會讓人們一次次地把那些經典找出來回憶。而Beyond現象遠遠比簡單的懷舊複雜得多,它是內地開放後接受香港文化的縮影之一,也是內地在這20年間社會變遷過程中那一代年輕人理想主義幻滅的投射。

一支普普通通的流行搖滾樂隊,唱出了一點理想,唱出了一點人性溫情,唱出了一點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就成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無法割捨的心結,一方面說明音樂在喪失靈魂,另一方面說明年輕人的心理訴求在不斷降低。Beyond對任何一個主題做出的淺嘗輒止式的表達,都成了慰藉年輕人的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