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電視 > 內地劇

電視劇秀才遇到兵收視好 抗日劇也要符合市場需求

內地劇1.32W

剛剛在北京衛視落幕的電視劇《秀才遇到兵》引發觀衆熱議,這部抗戰劇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講抗戰故事,成爲近期熒屏亮點,獲得收視率和口碑雙豐收的好成績……

電視劇秀才遇到兵收視好 抗日劇也要符合市場需求

剛剛在北京衛視落幕的電視劇《秀才遇到兵》引發觀衆熱議,這部抗戰劇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講抗戰故事,成爲近期熒屏亮點,獲得收視率和口碑雙豐收。日前這部劇的導演徐紀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素有“鬼才導演”之稱的他認爲,只要把市場和內核調整平衡,抗戰劇也可以很好看,又能賣出好價錢。

抗戰劇也要符合市場
記者:現在抗戰題材電視劇扎堆兒。如何在衆多抗戰劇中脫穎而出,既要方向正確,又要有市場收益?
徐紀周:以《秀才遇到兵》爲例,我當時的創作過程,就是希望做一部比較符合市場、也比較符合電視臺需求的戲。可能瞭解我的人也知道,之前我有一個戲,在北京衛視播,收視率不是很好,但那個戲我非常喜歡,華錄很支持我,衛視也很支持我,但是收視不盡如人意,所以這次做一個符合市場需求、電視臺需求、公司需要的戲,按照市場化的要求做一個,從目前情況來看,各方面都比較滿意。
記者:據說這部作品和《永不磨滅的番號》一樣都是以悲劇結尾。“喜劇的開始,悲喜交加的過程,徹頭徹尾的悲劇結尾。”網友還給您總結出了一個套路,您怎麼看?
徐紀周:整個故事有點《永不磨滅的番號》的模式,喜劇開始,悲劇情節,走向悲愴。第一這個題材類型決定了,如果我們對於一個戰爭戲從頭到尾都是用一種戲謔調侃的方式,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我覺得還是用喜劇的方式,把觀衆引入劇情、情景裏,故事走向正劇,人物完成昇華、提煉,最後做一個煽情,這樣的方式既符合市場要求,又能符合審查要求,算是比較穩妥的方式。同時對於演員來說,他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完成一個人物的歷練和成長,相對來說是大家都比較能接受的方式。
記者:《秀才遇到兵》是你繼《永不磨滅的番號》後的又一部抗戰題材作品,這兩部劇除了題材之外還有其他的相似之處嗎?
徐紀周:除了題材之外,我覺得還都是用一個比較詼諧的方式講了一段比較沉重的歷史,整個敘事風格還是會有一些相似,包括故事的架構有一些相似。《永不磨滅的番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當時心氣和熱血都在,憋着勁想拍一個跟所有人拍的都不一樣的東西,那是天時地利人和都齊全了。

剛剛在北京衛視落幕的電視劇《秀才遇到兵》引發觀衆熱議,這部抗戰劇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講抗戰故事,成爲近期熒屏亮點,獲得收視率和口碑雙豐收的好成績……

平衡現實和藝術創作
記者:現在有的抗戰劇對歷史考究不太嚴謹,您拍的時候怎麼注意這一點,會實地採訪嗎?
徐紀周:我們在動筆的時候,涉及這些問題,馬上就查一下。而且現在真的是查什麼都能查得着的。這方面的書我們自己也有,哪一年到哪一年發生什麼事,部隊的活動範圍,人物關係,這些基本問題是不會犯錯的。我們塑造人物更多從人性真實角度出發,可能人物跟傳統劇不太一樣,但是內在精神氣質和現代人性相通。

剛剛在北京衛視落幕的電視劇《秀才遇到兵》引發觀衆熱議,這部抗戰劇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講抗戰故事,成爲近期熒屏亮點,獲得收視率和口碑雙豐收的好成績……

記者:您認爲什麼樣的抗戰作品既能讓人瞭解到那段歷史又不會讓人覺得假?
徐紀周:藝術的真實和現實的真實,這事挺難平衡的。我相信大家也都看過很多關於那個時代的書,對那段歷史有客觀的理解。藝術創作總有想象、誇張的一面,既要面對審查壓力,同時還要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有時候也是沒辦法。其實從根上說,觀衆每天工作很累,回到家裏不喜歡看到沮喪、失敗的東西,需要的是激勵、打動他的東西,需要電視劇當中的勝利彌補他現實生活當中的挫敗感、失敗感。要說比較好的平衡,其實我們每部戲都在找這個點。
記者:你覺得“一劇兩星”之後,電視劇市場的環境變化大嗎?
徐紀周:我個人認爲,這個行業其實就變成一種資本的博弈,這麼做,越來越多的中小公司出局,最後剩下幾個體量大的公司撐着、博弈,跟各個臺形成戰略聯盟,每年給各個臺輸出多少,變成這樣一個局面,其實我覺得非常不利於創作,電視臺話語權越來越大,電視臺肯定更趨利一些,中小公司的生存空間會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