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電視 > 內地劇

專訪《大偵探》導演張家和:高收視在意料之中

內地劇4.93K

張家和:我看過很多偵探題材的小說,“福爾摩斯”“波羅”等等經典的偵探形象都是爛熟於心的。《大偵探》我們選擇的演員都和劇本的人物設置很契合,所以劇的收視率一直都不錯,演員也隨着劇的播出逐漸走紅,就是這個道理。

專訪《大偵探》導演張家和:高收視在意料之中

導演張家和(右)爲演員做示範

導演張家和(左)與樑冠華討論劇本

本站娛樂訊 日前,由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檯)、北京出奇制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視劇《大偵探》在熒幕播出期間收視率一直在平穩上升,其撲朔迷離的劇情、錯綜複雜的感情無一不吸引着觀衆的視線。筆者專訪了《大偵探》的導演張家和,請張導從他的角度來幫觀衆解讀下這部熱播劇。

筆者:導演你好,最近電視劇《大偵探》開播後收視率一直不錯,想問下導演當初在籌備這部戲的時候,對這部戲的收視率是否有信心?

張家和:《大偵探》策劃之初,我和張爲(《大偵探》的聯合編劇)就做了周密的市場調研,從題材到故事框架、到後面的劇本編排、拍攝、後期製作等等,創作的整個過程都很用心,也對這部戲的收視率充滿了信心。

筆者:這次執導《大偵探》這種偵探題材的作品,張導你是偵探迷嗎?

張家和:我看過很多偵探題材的小說,“福爾摩斯”“波羅”等等經典的偵探形象都是爛熟於心的。

筆者:不好意思打斷下,那這次樑冠華扮演的大偵探吳世光身上,可以找到這些經典偵探的影子嗎?之前就有報道稱吳世光是“中國版的波羅”,對此你怎麼看?

張家和:《大偵探》的劇本是我和我妹妹張爲兩個人創作的,我們倆都看過大量的偵探小說,對西方的偵探文學有一定的研究認識:西方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注重的是推理和痕跡學,而阿加莎的小說更多的是對人性的解剖。《大偵探》這部戲是中國的偵探劇首次吸收西方元素,媒體報道把吳世光形容爲“中國版的波羅”還是蠻精準的說法。

另外我和張爲還閱讀了大量舊上海的案件史料,整個劇本創作過程任務量很繁重、也很辛苦,但現在作品觀衆見面,受到大家的喜歡,回憶當初創作過程中的點滴也是一種樂趣。

筆者:張導玩過“殺人遊戲”嗎?以前有部電影叫《天黑請閉眼》是電影版的“殺人遊戲”,這部《大偵探》是電視劇版的“殺人遊戲”嗎?

張家和:玩過“殺人遊戲”,玩的不太好(笑)。幾年前白領們就開始流行玩“殺人遊戲”,這個遊戲流行的很快,因爲遊戲很有懸念,大家都在猜兇手是誰。《大偵探》這部戲也設置了很多懸念,不到最後一分鐘都不知道兇手是誰,這種懸念的設置牢牢抓住了觀衆的視線,希望通過類似“殺人遊戲”的懸念方式提供給觀衆一種“互動性”,讓大家看劇時更有一種參與偵破的樂趣。

筆者:《大偵探》是張導的執導的第二部作品,根據CSM收視調查你執導的第一步作品《奶孃》在09年(1-9月)地面臺播出收視率是第一,而《潛伏》收視率排第四。作爲一個初出茅廬的導演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別人送了“收視黑馬”的稱呼給你,這樣會有壓力嗎?

張家和:收視率的計算方式各有不同,而且一個電視劇的影響並不一定是收視率決定的。《潛伏》的影響比《奶孃》大很多,但是從至少從收視角度肯定了我們的努力。《奶孃》這部戲的劇本也是我和張爲創作的,我們花力氣去研究市場,分析觀衆口味,反覆打磨劇本,給觀衆講述了一個通俗易懂又感人的故事,有了好故事,就成功了一半。《奶孃》雖然沒宣傳、沒大牌、也沒炒作,但成功是意料之中的,因爲是符合觀衆口味的作品。至於“收視黑馬”的稱呼,是媒體朋友的厚愛,也是對我最大的讚美。要多謝大家的愛護,真心感謝每一位喜歡和支持我的觀衆朋友。

筆者:無論是《奶孃》還是如今的《大偵探》,張導的作品都是以啓用新人爲主,這樣都不擔心收視率嗎?現在很多電視宣傳的時候都會大打明星牌,對此張導怎麼看?

張家和:從《奶孃》開始,我們就堅持不用大牌,一方面是製作成本的考慮,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是想選“對”的演員,而不是“貴”的演員。你看時下流行的美劇,無論是《24小時》還是《慾望都市》,選擇的演員都不是已經成名的演員,但由於與角色契合度高,演員會隨着劇情深入而越來越被認可,越來越走紅。《大偵探》我們選擇的演員都和劇本的人物設置很契合,所以劇的收視率一直都不錯,演員也隨着劇的播出逐漸走紅,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