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經驗

端午節的起源說法有哪些 端午節起源的幾種說法

經驗1.25W
端午節的起源說法有哪些 端午節起源的幾種說法

1、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2、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紀念伍子胥、曹娥和勾踐在浙江一帶流行很廣的是:吳王夫差聽信讒言,賜伍子胥寶劍自刎。伍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夫差將其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3、吳越兩地還流傳端午節是爲紀念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此外,浙江還有端午節開展龍舟競渡活動,以此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的歷史。端午節是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他認爲,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吃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糉子投入水裏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古代五月初五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吳越地區“以像龍子”的文身習俗的遺蹟。

標籤:端午節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