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經驗

冬至的傳統文化和習俗 冬至的習俗和傳統文化

經驗3.15W
冬至的傳統文化和習俗 冬至的習俗和傳統文化

1、冬至,是一年的最後一個農曆節氣了。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文化中,認爲“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所以命名爲“冬至”。

2、古代天文學們把冬至作爲冬季寒冷天氣的開始,這是因爲太陽直射點雖然逐漸向北移動,白天變長,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但這是一個緩慢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接收的熱量,地溫逐漸降低,所以天氣一天比一天冷。

3、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南北之間氣候差異很大,上述說法有一定侷限性。比如東北地區早就冰天雪地,萬物休眠,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依然山青水綠,萬物生長。確切的說,是黃河流域進入了寒冬時期。

4、冬至過後,就要進入“數九”寒天了。那爲什麼要“數九”?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無法外出遊玩,很無聊。大塊兒的時間太漫長了,所以古人就把日子分割開來,每“一九”爲一個小階段,一段一段的過,讓心情不至於憋悶到發狂,把心理學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5、此外,自明代開始,親友之間還流行互贈“九九消寒圖”,其中有一種圖叫做“素梅圖”。顧名思義,就是畫一張不上色的梅花圖,或畫梅花9朵,每朵9瓣,或者直接畫81朵梅花,每過去一天,就用硃筆或黑筆給一個花瓣或一朵花塗色。這樣九九八十一天過去,梅花塗完,已經到了農曆二月份,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無聊的日子,就這麼被古人過得充滿了詩意。

6、那什麼偏偏是“九”,而不是“數八”,“數六”?這就涉及到中國第一奇書《易經》的哲學了。《易經》認爲,九爲至陽,至大之數,冬至之後,陰氣慢慢消減,陽氣緩緩生髮,九九之後,已到盡頭,天地陰陽轉換,寒盡暖來,萬物生機盎然,所以又有“九盡桃花開”一說。

7、傳統文化中有“四時八節”之說:“四時”就是“春夏秋冬”;“八節”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冬至又被稱爲冬節、亞歲等,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節日,民間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中國這個提倡孝道的國家,重要節日都要進行祭祀儀式。民間在冬至祭祖,這一傳統習俗至今在南方沿海部分地區仍然延續着;官方也會在冬至進行祭天地儀式,明清時期,皇帝都會例行祭祀天地,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8、正因爲冬至如此重要,所以在古代,冬至是國家的法定節假日。據《太平御覽》記載,漢代的冬至假期是五天,皇帝大宴羣臣,欣賞歌舞,吟詩作賦;百姓們闔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到了唐宋時期,冬至甚至與元旦(春節)一樣重要,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官府放假,官員們相互宴請,老百姓們也走親戚,互贈禮物美食。即使是窮人,就是借錢也要置辦新衣,搞一桌好酒好菜,祭祀祖先,招待賓朋。

標籤:冬至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