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館

位置:首頁 > 生活 > 經驗

五行學說的起源 關於五行學說的起源

經驗1.93W
五行學說的起源 關於五行學說的起源

1、源自殷商時期的五方觀念:“行”在甲骨文中代表着方位,所以,有人認爲,五行的原始涵義是指五方。時間和空間是人類認識萬物的基本形式。按東、南、西、北、中五方劃分空間和方位的觀念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墟卜辭。河南安陽挖掘的殷墟墓的平面圖及上古明堂宗廟平面多半呈字形,這種字形的構造,建造起來不僅費力,而且費時、費料。因此,有人認爲取這一形狀構成某些建築,是有象徵意義的,這種意義,應是早期對方位空間的膜拜。

2、源自天之五星:在生活單純、對自然界缺乏足夠認識的人類早期,變幻而神祕的星空非常容易引發人們的關注,伴隨着星象的變化,大地出現的季節、氣候、農作物的生長,亦進而使人們對天象、星象產生膜拜心理,因此,“占星術”一直佔據着古代先民生活的重要位置。近代學者顧頡剛認爲,“五行”一詞的最初含義是指五星的運行,是人們對天空中呈現的不斷變化的五大行星的描述。“五星”即九大行星中肉眼可觀測到的水、金、火、木、土星。由於五大行星在天體中是有規律運行的,所以古人又把五星稱作五行。當時的勞動人民根據天象來定季節、律歷,總結探討四季時令氣候變化的規律,爲生活和生產實踐服務。

3、源自手指的計數:郭沫若先生則認爲,五行之“五”與人身的手足之數相同,因此,他提出五行源自古人對人體的觀察。在他的《甲骨文字研究釋五十》中指出:“數生於手,古文一二三四作,此手指之象形也。手指何以橫書?曰,請以手做數,於無心之間,必先出右掌,倒其拇指爲一,次指爲二,中指爲三,無名指爲四,一拳爲五,六則伸其拇指,輪次至小指,即以一掌爲十。”這個說法符合漢民族“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觀物取象”認知把握客觀世界的方法。

4、源自五時氣候特點和物候特點的抽象:北京中醫藥大學高思華教授提出,五行的產生源自古人對中原地帶五時氣候特點和物候特點的抽象。這一觀點目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與認可。《素問·五運行大論》曰:“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即認爲氣候的變動,伴隨着規律的發生。高思華教授認爲五行學說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黃河中下游流域,這一範圍內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而夏季尤長於其他三季。通過長期觀察,古人發現春季氣候溫暖,且萬物皆由春溫之時而生髮;夏季氣候炎熱,且夏熱之時萬物長大繁茂;長夏氣候潮溼,且萬物多在雨溼之時變化結實;秋季氣候乾燥,萬物收斂凋零;冬季氣候寒冷,萬物閉藏。根據這一特點,古人便以木、火、土、金、水這五種概念來取象比類,以木的升發的特性來代言春天溫暖的氣候特點和萬物多於此時而生機勃發的物候特點;以火的炎熱向上的特性來代言夏季炎熱的氣候特點和萬物多於此時而長大茂盛的物候特點;以土的孕育變化萬物的特性來代言長夏之季溼的氣候特點和萬物多於此時由禾而變爲秀實的物候特點;以金的沉降清肅的特性來代言秋氣涼燥的氣候特點和萬物多於此時而收斂凋零的物候特點;以水流於何處必然會滲藏於地下的特性來代言冬氣寒冷的氣候特點和萬物多於此時閉藏的物候特點。由此可見,這裏的木、火、土、金、水並不是什麼物質的名稱,而只是春、夏、長夏、秋、冬的氣候特點和生化特點的一個抽象用語。正如《尚書·洪範》所說:“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

標籤:五行 起源 學說